fbpx

好繪本介紹:《The Blue House》by Phoebe Wahl

這本上週出版的繪本《The Blue House》我真的好喜歡!

所有的書評雜誌一致給予 Starred Review,真的是很少見的事:Publishers Weekly, Kirkus Reviews, The Horn Book, Booklist, School Library Journal…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搬家的故事,讓人想起《小房子》這本書,但是是從居住在小房子裡的孩子的角度來寫。創作者 Phoebe Wahl 的插畫好美,有好多好多細節,可以看好久!水彩、蛋彩、色鉛筆加上剪紙拼貼,畫面讓人覺得身歷其境。

閱讀全文 好繪本介紹:《The Blue House》by Phoebe Wahl

讀繪本,玩遊戲,解情緒:彩色怪獸手偶DIY

這是我上週六在矽谷的 Los Altos Library 辦的「如何讀繪本系列講座」第一場的內容記錄,這次我們讀的是《彩色怪獸》和《彩色怪獸去上學》,我為這場中文故事手作活動,特別設計了可以列印使用的「彩色怪獸手偶模板」,並拍了我們的第一個手作影片,另外還收集了情緒主題的好繪本,都在以下公開跟大家分享!

圖書館為這次活動設計的中文傳單

講座活動是一小時,同時講給大人和小孩聽,但是我大概準備了兩個小時的內容,講完兩個故事,發現時間只剩下20分鐘,趕緊讓孩子們開始做手偶,跳過了很多精彩的內容,只好在這裡跟大家分享囉!這篇也給沒機會來參加活動的朋友,當天活動的精華,都在這兒。

閱讀全文 讀繪本,玩遊戲,解情緒:彩色怪獸手偶DIY

童書作家見面會》Peter Reynolds

週末去書店參加繪本插畫家 Peter Reynolds 的簽書會,這次是為新書《Say Something》來灣區宣傳。Reynolds 最知名的作品就是《The Dot》,以及兩本續集《Ish》和《Sky Color》,他將這三本繪本稱為他的「Creatrilogy」(創意三部曲),台灣翻譯成《》、《有點樣子》和《天空的顏色》。三本書雖然各自是不同的主角,但有趣的是後一本書的主角,剛好都是前一本書裡的配角。同時,這三本書談的是繪畫的三個元素:點、線,以及色彩。

Reynolds 也是很收歡迎的 Judy Moody & Stink 橋樑書系列的插畫者。這次發表的新書《Say Something》則是完全不同的主題,但同樣是很重要、很需要與孩子討論的議題:霸凌和為自己及弱勢發聲。

《Say Something》book trailer
閱讀全文 童書作家見面會》Peter Reynolds

新書推介《我自己的博物館》(The Museum of Me)

如果你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博物館⋯⋯

「博物館」是什麼?博物館有哪幾種?裡面到底都在展示些什麼東西呢?跟著好奇的紅衣女孩一起來一趟博物館的探險之旅,準備好地圖、搭上紅色的雙層巴士,第一站到達的是歷史博物館。史博館裏頭的東西來自世界各地,它們都好古老喔,有陶器、有杯子,還有有動物造型的陶製品,長得就像玩具箱裡的玩具。

接下來還要拜訪自然史博物館、美術館、植物園、太空博物館⋯⋯這些地方,雖然每間都展示著不一樣的東西,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通性,那就是他們都收藏著相似主題的物品,有的收藏古文物、有的收藏動物的標本、有的收藏藝術品。不過,博物館可不是只收集古老的東西,有些收藏活的植物,還有的收藏最新的科技呢。

閱讀全文 新書推介《我自己的博物館》(The Museum of Me)

《嘰咕怪》翻譯與導讀——「叱叱,荒唐!」,讓孩子擁有不怕怪獸的魔法!

這是我幫信誼翻譯的新繪本《嘰咕怪》,也幫忙寫了這篇導讀。翻譯這本書的時候,跟信誼的總編輯建議,應該要製作一組遊戲卡附在書裏,沒想到他們真的做了一組出來!這本書附的遊戲卡是中文版獨家特有的喔!

來看看嘰咕怪的專輯頁面,六、七月在誠品書店及其他書店還有《嘰咕怪》的說故事活動喔!http://store.kimy.com.tw/project/201805_jigu/index.html


「叱叱,荒唐!」,讓孩子擁有不怕怪獸的魔法!

市面上有許多「怪獸」主題的繪本作品,但是法國插畫家愛德華・蒙梭的《嘰咕怪》很不一樣,垂直修長的版型、全書黑色的背景,最特別的是,這本書可以讓孩子擁有不怕怪獸的魔法!它帶著幼兒把怪獸身上可怕的元素,一一轉化成房子、車子等孩子熟悉的物品,逐步把怪獸的力量拿走。就像唸出《哈利波特》裡斥退幻形怪的咒語「叱叱,荒唐」(ridikulus),幻形怪就會變成好笑的形體,當霍格華茲的學員哈哈大笑的時候,牠就噗地一聲,化成煙霧消失了。

閱讀全文 《嘰咕怪》翻譯與導讀——「叱叱,荒唐!」,讓孩子擁有不怕怪獸的魔法!

《屁屁偵探》新書導讀與閱讀活動設計——什麼?竟然有兩個屁屁偵探!

屁屁偵探》系列真的超好看的啊!感謝遠流出版社的邀約,再度幫《屁屁偵探》的新書設計低年級閱讀學習單和撰寫專文推薦,有好書可以讓我發會創意設計學習活動,真的是非常愉快!

什麼?竟然有兩個屁屁偵探!

孩子們最喜歡屁屁偵探系列繪本又來了,這次書中出現了兩位屁屁偵探,到底哪一位才是真的呢?在前幾集中,屁屁偵探總是在追捕小偷、盜賊或是綁架犯,但是第六集《屁屁偵探 噗噗!有兩個屁屁偵探?!》處理的卻是不同以往的案件, 閱讀全文 《屁屁偵探》新書導讀與閱讀活動設計——什麼?竟然有兩個屁屁偵探!

塚本靖的食育三部曲《我討厭吃烤魚》《奔跑吧!燒肉弟弟!》《透明人來我家》導讀

絕妙的食育三部曲

塚本靖的食育三部曲《我討厭吃烤魚》、《奔跑吧!燒肉弟弟!》和《透明人來我家》,分別處理了浪費食物、偏食和消化排泄等兒童飲食的議題,誇張的插畫手法和不按牌理出牌的情節,非常能吸引大、小讀者對故事的專注力。

三本書中的兒童角色剛好都是男孩,有不愛吃烤魚的男孩、只愛吃燒肉不愛吃青菜的太郎,和家中突然出現透明人的男孩,三位書中的孩子都非常幸福,有媽媽或燒肉店的老闆等大人,幫忙料理健康的烤魚、燒肉、青菜、豬排飯等食物。然而,不愛吃烤魚的男孩卻對食物不尊重,把魚肉隨意撥碎,假裝在吃魚,作者塚本靖對孩子浪費食物的行為卻不直接說教,透過擬人化的手法,用烤魚骨頭的追殺和野貓的相救等緊張刺激的情節,對孩子傳達尊重食物的概念。

閱讀全文 塚本靖的食育三部曲《我討厭吃烤魚》《奔跑吧!燒肉弟弟!》《透明人來我家》導讀

童書作家見面會》Oliver Jeffers 奧利佛・傑法

今天追星追到舊金山南邊 San Carlos 市的兒童書店 The Reading Bug ,我和動動的偶像 Oliver Jeffers (奧利佛・傑法) 在這兒舉辦他的新書簽書會!

在 Belfast 長大的他,說話有著愛爾蘭口音,他說北愛爾蘭人都很愛說故事,他也不例外。他用一隻黑色的筆,一邊畫,一邊介紹他的作品創作背後的故事,好佩服他用簡單的線條,幾筆就畫出好有個性和個人風格的角色!這張畫,如果你讀過《蠟筆大罷工》(The Day the Crayons Quit),即便沒有畫出蠟筆們的顏色,你認得出他們誰是誰嗎?Jeffers說從左到右是綠色、藍色、肉色和白色蠟筆,現場的小朋友真的認得出來喔!

閱讀全文 童書作家見面會》Oliver Jeffers 奧利佛・傑法

童書作家見面會》David Shannon 大衛夏儂

今天帶動動去追星,David Shannon (大衛夏儂)在位於加州 Menlo Park 獨立書店 Kepler’s Books 發表他的新書《Bizzy Mizz Lizzie》,Shannon特地裝扮成一隻大蜜蜂🐝,朗讀新書給讀者聽,並介紹他這本書的創作靈感來自於總是說自己很忙的女兒。

他還當場示範怎麼幫故事設計角色,根據現場小讀者的名字,創作了一個新角色,跑得很快的蜜蜂Raisin Grayson! 閱讀全文 童書作家見面會》David Shannon 大衛夏儂

玩裝訂線的大師Suzy Lee

suzy lee

Suzy Lee (蘇西・李) 真是玩gutter (裝訂線) 的大師啊!很少繪本作家把開頁折線的地方,作為設計的重點。以前就很喜歡他的《動物園》和《翻開這本小小的書》,最近在圖書館借了他的《Mirror》、《Wave》和《Shadow》三部曲(Suzy Lee將它們稱為邊界border三部曲),這三本長型的無字圖畫書幾乎一樣大,但裝訂的方式不一樣:Mirrow的書脊在長邊,長方型的書頁就像一面鏡子;Wave的書脊在短邊,展開後成為超級長的長方形,很適合描繪海邊的故事;而Shadow的書脊在上方,將書往上翻開90度,下方的書頁就很適合拿來畫影子。裝訂線左右兩邊的對話,是鏡裏\鏡外,光與影,沙灘上的女孩和海浪的互動。三本書的共通點,除了為同一位女主角之外,還都極簡地只使用兩個顏色來創作(其一為黑色)。 閱讀全文 玩裝訂線的大師Suzy Lee

跟著線條走

follow the line

插畫家Laura Ljungkvist善於使用線條,及線條構成的簡單形狀來作畫,她的《跟著線條走》(Fellow the Line) 系列,很適合用來跟孩子討論繪畫的基本元素–線條和形狀。

六歲的動動上社區活動中心的畫畫課,老師每次上課帶孩子們探索一個繪畫元素,如形狀、線條、動作、表情、背景、立體空間等……
其中一堂課,老師讓孩子們用長長的線條構成形狀來作畫(左上),連續的弧形線條像雲、齒狀的線條像山線、長方形的線條像樓房、捲曲的線條像草地……

動動帶回家的作品讓我想到Laura Ljungkvist的繪本,於是從圖書館借了幾本來延伸他繪畫課的經驗,我們一起跟著線條從封面走到封底,一邊數著、找著書中出現的東西,看看線條會幻化成什麼形狀?連她的《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都是用連續的線條來創作(右下)。

閱讀全文 跟著線條走

來玩形狀遊戲!——安東尼布朗的三本形狀遊戲書

19918268998_1cc1991472_o

英國繪本大師安東尼布朗2015年的作品《來玩形狀遊戲》(原書名:Frida and Bear),是他和同為童書插畫家的妻子漢娜巴托蘭第一本合作的作品,有趣的是,布朗似乎很喜歡「形狀遊戲」這個主題,過去已經出過兩本相關的繪本了:《The Shape Game》(台灣書名《形狀遊戲》,台灣麥克出版),以及《Play the Shape Game》(台灣未翻譯)。

閱讀全文 來玩形狀遊戲!——安東尼布朗的三本形狀遊戲書

讀「綠」繪本,慶祝世界地球日

今年的世界地球日是4/22,早在之前的週末,我所居住的城市就辦了一個Earth Day的活動,透過各種攤位、活動,幫助市民思考可以怎麼幫助地球環境的永續。

接中班的動動放學的時候,動動一從教室出來就對我說:「老師說明天是Earth Day。」

我說:「哦?Earth Day是要做什麼呢?」
動動:「老師說我們可以幫忙撿垃圾。」

閱讀全文 讀「綠」繪本,慶祝世界地球日

閱讀《神奇的毛線》與毛線遊戲

小天出版的新書《神奇的毛線》(Extra Yarn)是Mac Barnett(作者)和 Jon Klassen(插畫家)第一本合作的繪本,得到2013年美國凱迪克銀牌獎,2015年兩人第二次合作的作品《一直一直往下挖》(Sam & Dave Dig a Hole)又再次得到凱迪克銀牌獎。 Jon Klassen是這幾年繪本大獎的常勝軍,《神奇的毛線》得到銀牌獎的同一年,他自寫自畫的《這不是我的帽子》(This Is Not My Hat),也同時得到了凱迪克金牌獎,他也是史上第一位,一本書同時得到美國凱迪克金牌及英國凱特格林威獎的插畫家!

在《神奇的毛線》這本書中,女孩撿到一個盒子,裡頭有些毛線,於是她為自己織了毛衣,也為她的小狗織毛衣,接著她為整個鎮上的人及動物都織了毛衣,神奇的是,那盒子裡的線總是用不完。於是她為房子、樹和車子都織了毛衣,也改變了整個小鎮的色彩和人際關係。世界各地的人前來參觀這個小鎮和這位神奇的女孩,於是有位貪心的公爵,也想得到這神奇的盒子,他用錢跟女孩購買被拒之後,便將毛線盒偷走…… (後面請自己看才有趣囉!)

閱讀全文 閱讀《神奇的毛線》與毛線遊戲

The Midnight Library

搬到新家之後,固定每週二晚上都會去圖書館,有時是帶小孩去聽睡前故事,有時則是去工作,找個安靜的角落翻譯法文故事。

夜晚的圖書館跟白天很不一樣,大片的落地窗日間是光線的來源,晚上則成了展示人們閱讀姿態的櫥窗。只可惜圖書館九點鐘關門,不能盡情閱讀到半夜。
真希望有一間「Midnight Library」,就像這本上週在圖書館借來的新書,一間只在夜半開門的圖書館,天亮才打烊。書中綁著辮子的小圖書館員和貓頭鷹助手們,整晚努力幫助森林裡來的各種讀者,包括看到樂譜就忍不住要演奏的松鼠樂團、讀到悲傷處開始嚎啕大哭的大野狼,以及連看書也慢吞吞的烏龜,一一找到適合他們的閱讀方式。
Kazuno Kohara的膠版畫印在黃色與深藍的背景上,襯托出夜晚圖書館散發的溫暖光線,而粗黑的剪影線條則增添了童話故事般的魔力。

《我們要去捉狗熊》深度閱讀與遊戲

閱讀詩的技巧

詩的文字通常具有一些共通的特性,在與孩子共讀童詩時,可以帶領孩子注意以下這些詩的元素

  • 重複出現的模式
  • 押韻、聲音
  • 節奏
  • 排列形狀
  • 類型
  • 意象/心象
  • 敘事者
  • 故事性

閱讀全文 《我們要去捉狗熊》深度閱讀與遊戲

到底是哪一個?

到底是哪一個?》是我自己很愛的一本繪本,雖然是給1-3歲孩子的書,但是作者不看輕幼兒的能力,鼓勵孩子去思考,發現事物的特質並不是固定的,而是經常變動的。

翻開第一頁讀到「哪一個是圓的?」時,以為又是一本認知概念書,教什麼是圓形、紅色、長的、高的……等概念,但翻到下一頁,才發現它打破常規,不再說蘋果就是圓的、紅的,蝸牛就是走得慢,而是邀請讀者去想想,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性。

閱讀全文 到底是哪一個?

踢踢踢踢天寶牛奶盒水井

昨晚動動彎彎入睡之後,我用牛奶紙盒和吸管,做了這個在網路上看到的「水井」。

一早動動在廚房發現這個新東西,哈哈大笑一聲,便砰、砰、砰地跑去叫彎彎來看這個新玩具。聽到他們發出的聲音,賴床的爸媽才爬起來,發現倆人在廚房裡玩得不亦樂乎。

閱讀全文 踢踢踢踢天寶牛奶盒水井

《彩色點點》動動小手玩顏色

Herve Tullet的新書《彩色點點》,可以說是《小黃點》的續集呢!

《小黃點》只用了紅、黃、藍三原色的點點,就讓人很想把這些顏色混在一起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果然在《彩色點點》這本書中,玩的就是混色的遊戲(原法文書名就是「顏色」),書中探索了藍+綠、紅+藍、紅+黃會變成什麼顏色,也探索了色彩加入白色會變淡,加入黑色會變深的效果。看完這本書,會令人很想動手玩顏料,畢竟用手指在書上假裝塗塗抹抹,缺少了直接碰觸顏料時的五感刺激,我想作者也知道這一點,因此他在書的最後,蓋上的他的大手印。看他玩得這麼盡興,小手們應該也很想馬上伸進真的顏料或手指膏裡吧!

這裡介紹幾個讀完這本書之後,可以跟孩子進行的藝術遊戲:

閱讀全文 《彩色點點》動動小手玩顏色

牛奶罐大象艾瑪

每年的某一天,大象們慶祝艾瑪節,所有的大象都要打扮成花花綠綠的樣子,只有艾瑪要塗成大象的顏色。

猜猜看這隻是真的艾瑪,還是其他大象假扮成大象艾瑪呢? 閱讀全文 牛奶罐大象艾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