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那是我的!》新書導讀與學習單——大象和老鼠的寓言故事:從自我到群體的發展過程

大象和老鼠的寓言故事:從自我到群體的發展過程

五隻愛吃水果的大象,在森林深處裡發現一棵新的果樹,上面長著他們沒看過的新奇水果,五隻大象都好想嚐嚐看!但是,水果長在好高的樹上,要怎麼樣才能摘到水果呢?

那是我的!》書的封面畫的是四隻小老鼠扛著一顆黃色的水果(還有一隻老鼠坐在水果上面),但是故事的內文,說的卻是五隻大象的故事,到底這是關於大象還是老鼠的故事呢?不過,你注意到了嗎?在第一個開頁的右下角,可以看到五隻小老鼠扛著兩顆芒果跑過去呢!找找看,其實每一頁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蹤影喔!這本書運用了「平行說故事」的方式,雖然正文說的是大象的故事,但是圖像裡卻同時在敘述老鼠們的故事!

閱讀全文 《那是我的!》新書導讀與學習單——大象和老鼠的寓言故事:從自我到群體的發展過程

塚本靖的食育三部曲《我討厭吃烤魚》《奔跑吧!燒肉弟弟!》《透明人來我家》導讀

絕妙的食育三部曲

塚本靖的食育三部曲《我討厭吃烤魚》、《奔跑吧!燒肉弟弟!》和《透明人來我家》,分別處理了浪費食物、偏食和消化排泄等兒童飲食的議題,誇張的插畫手法和不按牌理出牌的情節,非常能吸引大、小讀者對故事的專注力。

三本書中的兒童角色剛好都是男孩,有不愛吃烤魚的男孩、只愛吃燒肉不愛吃青菜的太郎,和家中突然出現透明人的男孩,三位書中的孩子都非常幸福,有媽媽或燒肉店的老闆等大人,幫忙料理健康的烤魚、燒肉、青菜、豬排飯等食物。然而,不愛吃烤魚的男孩卻對食物不尊重,把魚肉隨意撥碎,假裝在吃魚,作者塚本靖對孩子浪費食物的行為卻不直接說教,透過擬人化的手法,用烤魚骨頭的追殺和野貓的相救等緊張刺激的情節,對孩子傳達尊重食物的概念。

閱讀全文 塚本靖的食育三部曲《我討厭吃烤魚》《奔跑吧!燒肉弟弟!》《透明人來我家》導讀

童書作家見面會》David Shannon 大衛夏儂

今天帶動動去追星,David Shannon (大衛夏儂)在位於加州 Menlo Park 獨立書店 Kepler’s Books 發表他的新書《Bizzy Mizz Lizzie》,Shannon特地裝扮成一隻大蜜蜂🐝,朗讀新書給讀者聽,並介紹他這本書的創作靈感來自於總是說自己很忙的女兒。

他還當場示範怎麼幫故事設計角色,根據現場小讀者的名字,創作了一個新角色,跑得很快的蜜蜂Raisin Grayson! 閱讀全文 童書作家見面會》David Shannon 大衛夏儂

《阿菲的小鯊魚不見了》翻譯與導讀——小鱷魚阿菲的睡前儀式

這是幫青林出版社翻譯的小鱷魚阿菲系列第二本繪本《阿菲的小鯊魚不見了》。

小鱷魚阿菲的睡前儀式

睡覺時間到了,但是阿菲的小鯊魚玩偶卻不見了!媽媽一邊陪著阿菲找小鯊魚,一邊帶領著阿菲一步步完成睡覺前的準備工作:洗澡、換睡衣、說睡前故事、刷牙、挑一個陪睡的玩具帶上床……好不容易,小鯊魚找到了,阿菲也在床上躺好了,可是 閱讀全文 《阿菲的小鯊魚不見了》翻譯與導讀——小鱷魚阿菲的睡前儀式

《阿菲,快一點!》翻譯與導讀——小鱷魚阿菲的忙碌早晨

這是幫青林出版社翻譯及導讀的小鱷魚阿菲系列第一本書《阿菲,快一點!》。

小鱷魚阿菲的忙碌早晨

小鱷魚阿菲其實很早就醒了,可是當媽媽來叫他起床的時候,他卻用棉被矇著頭,對媽媽說:「阿菲不在這裡」。澳洲繪本作家安娜・沃克的作品,就跟其他的好繪本一樣,除了用文字說故事之外,也充滿了豐富的圖像敘事。 閱讀全文 《阿菲,快一點!》翻譯與導讀——小鱷魚阿菲的忙碌早晨

《點點玩聲音》翻譯與導讀——「啊!」、「喔!」、「哇嗚!」彩色點點玩音樂!

「啊!」、「喔!」、「哇嗚!」彩色點點玩音樂!

赫威.托雷的《小黃點》系列又有新玩法了!紅、黃、藍色的點點們在《彩色點點》裡大玩混色遊戲,在《小黃點大冒險》裡,小黃點遇到線條,開始滾啊滾,和讀者一起出發去探險。這一回,紅、黃、藍色的點點們在《點點玩聲音》裡要來玩的是音樂!

我和動動(小一)、彎彎(中班)坐在沙發上,一起共讀《點點玩聲音》,一旁餐桌前,正盯著筆電螢幕工作的爸爸,好奇的轉過身來看我們,因為他一直聽到我們三個人發出「啊!」、「喔!」、「哇嗚!」的聲音。坐在左邊的動動幫藍色點點配音,說著「喔!喔!喔!」,右邊的彎彎幫紅色點點配音:「啊!啊!啊!」,而坐在中間的我則:「哇嗚!哇嗚!」地叫著,一會兒大聲一會兒小聲,三個人還在沙發上跳來跳去。爸爸笑著說:「這真是很特殊的共讀風景啊!」

是的,這是一本會發出聲音的書!不過,它可不是用按鈕來按出電子聲音喔,而是由讀者自己幫忙配音!《點點玩聲音》帶著讀者們用「聲帶」玩音樂,有漸強與漸弱,有拍子和節奏的變化,有上行和下行,還有短音和長音。最好玩的是找個朋友一起,各自用聲帶發出不同的聲音,一起演奏這本書的音樂。

共讀完三遍之後,我們還玩不夠,繼續用三種方式延伸這本書的音樂遊戲! 閱讀全文 《點點玩聲音》翻譯與導讀——「啊!」、「喔!」、「哇嗚!」彩色點點玩音樂!

圖書館的夏日閱讀挑戰

juggler2

學校放暑假了,這裡的圖書館便肩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鼓勵孩子放假時仍繼續閱讀、遊戲、吸收新知。

我們家旁邊的圖書館,平常每週都有給不同年齡孩子的說故事活動,從嬰兒、學步兒、學齡前幼兒,到學齡孩子,分成幾個不同年齡段的說故事時間。但是暑假期間,除了這些之外,還多了很多有趣的活動或節目給孩子們,包括每週四早上的免費藝術手作活動、兒童花園活動,每週三下午則邀請專業的兒童藝術工作者或團體來表演,包括雜耍、魔術、偶戲、歌劇、太鼓、爬蟲類介紹等等,所有的活動都是免費的! 閱讀全文 圖書館的夏日閱讀挑戰

灣區兒童劇團

crayon quit

我們去看過了好幾齣Bay Area Children’s Theatre(灣區兒童劇團)演的兒童劇,他們的戲都是改編自有名的童書,有舞台劇也有歌舞劇。大家都知道童書裡的主角常常不是人,除了會說話的動物之外,還經常以蠟筆、車子、罐頭等物品為主角,要真人演出變成舞台劇,是一大挑戰呢!很佩服這樣專業為孩子演出故事,並做戲劇教育的劇團。

2015年夏天帶動動去看的是根據繪本《蠟筆大罷工》改編成的歌舞劇(The Day the Crayons Quit musical),45分鐘的戲又唱又跳很具娛樂性,有些地方改編得讓大人也哈哈大笑! 閱讀全文 灣區兒童劇團

《The Sleeping Beauty Theater》立體劇場

fairytale

書雕藝術家Su Blackwell的做品《The Fairy-Tale Princess: Seven Classic Stories from the Enchanted Forest》美得令人屏息(上圖左下),用書雕的方式呈現七個著名的童話故事裡的場景、角色、物品等,然而這本書是攝影集,只能看到這些立體作品的平面照片。
最近出版社又將書中的「睡美人」故事,做成了劇場版的《The Sleeping Beauty Theater》(上圖右下),有可以製造出景深的場景、可以移動的角色和道具,還有每一幕的腳本。
今天我和動動(6歲)、彎彎(4歲)一起合作演出了這齣睡美人的故事,我當說書人,動動、彎彎更換場景和操控角色。演完之後我們對假想的觀眾鞠躬謝幕,並且找了不同版本的睡美人故事來閱讀,包括一本「睡王子」的繪本《Sleeping Bobby》,來平衡童話故事中的性別呈現。

閱讀全文 《The Sleeping Beauty Theater》立體劇場

《小黃點大冒險!》導讀

on joue?

我的翻譯新作上市了!小黃點第二本續集《小黃點大冒險!》。這本書超好玩的喔,動動、彎彎都很喜歡(小黃點還會跳出來到孩子的頭上)!

信誼對小黃點系列的翻譯超級用心,我跟信誼的總編和編輯來回討論這本書好幾次,對照了法文版和英文版的翻譯,他們還在信誼實驗幼兒園裡實際跟大、中、小班的孩子們試讀,而我年底回台灣時也特別跟他們見面討論這本書的翻譯。Herve Tullet的文字和他的圖像ㄧ樣極簡,因此更需要字字斟酌,連每句話在畫面擺放的位子都需考量。on joue2

最後的中文版讀起來很流暢,不過,作為傳遞故事媒介的大人,在朗讀給孩子聽之前最好還是能自己先讀過,了解一下它翻頁設計的邏輯,設想一下該如何用聲音、動作,把文字和圖像幻化成立體的故事傳遞給孩子!

適合與0-3歲寶寶共讀的繪本書單

 

0-3booklist2

推薦怡方的新書《寶寶聽故事:共讀好好玩,用繪本啟動孩子的閱讀力

在竹教大任教的那幾年,在研究所開了「幼兒文學與媒體專題研究」的課,那時很享受在這門課裏跟幼研所的研究生們深度閱讀與討論繪本,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學生之一,就是怡方了。怡方總是有很多很棒的觀點,跟幼兒說故事的經驗豐富,而她研究論文的主題,也是嬰幼兒閱讀。

從她的研究和實際與幼兒的互動經驗出發,怡方和明芳老師的新作《寶寶聽故事:共讀好好玩,用繪本啟動孩子的閱讀力》有各種與0-3歲孩子共讀的實用資訊,從嬰幼兒閱讀發展、繪本調選、共讀技巧,到多篇實例說明和常見問題詢答,很適合家有嬰幼兒的父母,以及經常與幼兒互動的保姆、老師、故事志工們!

閱讀全文 適合與0-3歲寶寶共讀的繪本書單

跟著線條走

follow the line

插畫家Laura Ljungkvist善於使用線條,及線條構成的簡單形狀來作畫,她的《跟著線條走》(Fellow the Line) 系列,很適合用來跟孩子討論繪畫的基本元素–線條和形狀。

六歲的動動上社區活動中心的畫畫課,老師每次上課帶孩子們探索一個繪畫元素,如形狀、線條、動作、表情、背景、立體空間等……
其中一堂課,老師讓孩子們用長長的線條構成形狀來作畫(左上),連續的弧形線條像雲、齒狀的線條像山線、長方形的線條像樓房、捲曲的線條像草地……

動動帶回家的作品讓我想到Laura Ljungkvist的繪本,於是從圖書館借了幾本來延伸他繪畫課的經驗,我們一起跟著線條從封面走到封底,一邊數著、找著書中出現的東西,看看線條會幻化成什麼形狀?連她的《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都是用連續的線條來創作(右下)。

閱讀全文 跟著線條走

來玩形狀遊戲!——安東尼布朗的三本形狀遊戲書

19918268998_1cc1991472_o

英國繪本大師安東尼布朗2015年的作品《來玩形狀遊戲》(原書名:Frida and Bear),是他和同為童書插畫家的妻子漢娜巴托蘭第一本合作的作品,有趣的是,布朗似乎很喜歡「形狀遊戲」這個主題,過去已經出過兩本相關的繪本了:《The Shape Game》(台灣書名《形狀遊戲》,台灣麥克出版),以及《Play the Shape Game》(台灣未翻譯)。

閱讀全文 來玩形狀遊戲!——安東尼布朗的三本形狀遊戲書

Beautiful Oops!美麗的錯誤!

這本是2010年的書了,暢銷一時(可惜沒有中文版),我跟動動、彎彎都很喜歡,

喜歡它翻開每個摺頁都充滿驚喜! 閱讀全文 Beautiful Oops!美麗的錯誤!

讀「綠」繪本,慶祝世界地球日

今年的世界地球日是4/22,早在之前的週末,我所居住的城市就辦了一個Earth Day的活動,透過各種攤位、活動,幫助市民思考可以怎麼幫助地球環境的永續。

接中班的動動放學的時候,動動一從教室出來就對我說:「老師說明天是Earth Day。」

我說:「哦?Earth Day是要做什麼呢?」
動動:「老師說我們可以幫忙撿垃圾。」

閱讀全文 讀「綠」繪本,慶祝世界地球日

閱讀《神奇的毛線》與毛線遊戲

小天出版的新書《神奇的毛線》(Extra Yarn)是Mac Barnett(作者)和 Jon Klassen(插畫家)第一本合作的繪本,得到2013年美國凱迪克銀牌獎,2015年兩人第二次合作的作品《一直一直往下挖》(Sam & Dave Dig a Hole)又再次得到凱迪克銀牌獎。 Jon Klassen是這幾年繪本大獎的常勝軍,《神奇的毛線》得到銀牌獎的同一年,他自寫自畫的《這不是我的帽子》(This Is Not My Hat),也同時得到了凱迪克金牌獎,他也是史上第一位,一本書同時得到美國凱迪克金牌及英國凱特格林威獎的插畫家!

在《神奇的毛線》這本書中,女孩撿到一個盒子,裡頭有些毛線,於是她為自己織了毛衣,也為她的小狗織毛衣,接著她為整個鎮上的人及動物都織了毛衣,神奇的是,那盒子裡的線總是用不完。於是她為房子、樹和車子都織了毛衣,也改變了整個小鎮的色彩和人際關係。世界各地的人前來參觀這個小鎮和這位神奇的女孩,於是有位貪心的公爵,也想得到這神奇的盒子,他用錢跟女孩購買被拒之後,便將毛線盒偷走…… (後面請自己看才有趣囉!)

閱讀全文 閱讀《神奇的毛線》與毛線遊戲

網路讀書會:圖畫書裡的親子共讀

「一起讀。一起玩。」在臉書上辦了第一次的讀書討論會!

主題是「圖畫書裡的親子共讀」,我們讀了三本有趣繪本,描繪爸媽唸書給小孩聽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

1. 艾蜜莉.葛拉菲特的《再一遍!》,二月份小魯出版的新書,凱特.格林威大獎金牌得主。
(英文版Emily Gravett 《Again!》)

2. 大衛.艾哲拉.史坦的《愛打岔的小雞》,凱迪克銀牌得主,中文版三之三出版。
(英文版David Ezra Stein《Interrupting Chicken》)

3. 第三本書中、英文都已經絕版,但圖書館可能還找得到,是大師安野光雅的《狐說伊索寓言》,中文版分為I、II兩冊,台英出版。
(英文版Mitsumasa Anno《Anno’s Aesop: A Book of Fables by Aesop and Mr. Fox》)

以下是討論的回顧(recap):

閱讀全文 網路讀書會:圖畫書裡的親子共讀

The Midnight Library

搬到新家之後,固定每週二晚上都會去圖書館,有時是帶小孩去聽睡前故事,有時則是去工作,找個安靜的角落翻譯法文故事。

夜晚的圖書館跟白天很不一樣,大片的落地窗日間是光線的來源,晚上則成了展示人們閱讀姿態的櫥窗。只可惜圖書館九點鐘關門,不能盡情閱讀到半夜。
真希望有一間「Midnight Library」,就像這本上週在圖書館借來的新書,一間只在夜半開門的圖書館,天亮才打烊。書中綁著辮子的小圖書館員和貓頭鷹助手們,整晚努力幫助森林裡來的各種讀者,包括看到樂譜就忍不住要演奏的松鼠樂團、讀到悲傷處開始嚎啕大哭的大野狼,以及連看書也慢吞吞的烏龜,一一找到適合他們的閱讀方式。
Kazuno Kohara的膠版畫印在黃色與深藍的背景上,襯托出夜晚圖書館散發的溫暖光線,而粗黑的剪影線條則增添了童話故事般的魔力。

《我們要去捉狗熊》深度閱讀與遊戲

閱讀詩的技巧

詩的文字通常具有一些共通的特性,在與孩子共讀童詩時,可以帶領孩子注意以下這些詩的元素

  • 重複出現的模式
  • 押韻、聲音
  • 節奏
  • 排列形狀
  • 類型
  • 意象/心象
  • 敘事者
  • 故事性

閱讀全文 《我們要去捉狗熊》深度閱讀與遊戲

到底是哪一個?

到底是哪一個?》是我自己很愛的一本繪本,雖然是給1-3歲孩子的書,但是作者不看輕幼兒的能力,鼓勵孩子去思考,發現事物的特質並不是固定的,而是經常變動的。

翻開第一頁讀到「哪一個是圓的?」時,以為又是一本認知概念書,教什麼是圓形、紅色、長的、高的……等概念,但翻到下一頁,才發現它打破常規,不再說蘋果就是圓的、紅的,蝸牛就是走得慢,而是邀請讀者去想想,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性。

閱讀全文 到底是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