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大野狼真的不咬人嗎? ——Emily Gravett 對經典童話《三隻小豬》的詮釋

來賓撰文/Yu Ting

你聽過經典童話《三隻小豬》的故事嗎?從前從前,有三隻小豬,他們分別為自己蓋了一棟稻草屋、小木屋和紅磚屋,有一天,野狼來了!野狼對著三棟房子各吹了一大口氣,小豬們的房子能夠安然無恙,保護他們不被野狼吃掉嗎?1緊湊的故事情節,極富有韻律的對話和故事背後的寓意,讓這個最早於 1843 年出版的口耳相傳作品直到現在還是受到非常多大人小孩的喜愛。

以迪士尼在 1933 年的影視作品《Three Little Pigs》為首,《三隻小豬》在世界各地被改編成各種不一樣的版本,有的三隻小豬是受到名家影響的建築師,也有小豬是一點都不怕壞蛋的武術專家,有些作品選擇換個角度,從大野狼的視角看事情,甚至有些作品的主角已經不是小豬和大野狼,啟用了新的角色。每一次的改編都為這個經典故事賦予了新的面貌,增添了不一樣的趣味。


《Wolf Won’t Bite!》內頁

在 2011 年,英國凱特格林威大獎得主 Emily Gravett 也決定以《三隻小豬》這個家喻戶曉的經典童話為基礎,創作出《Wolf Won’t Bite!》,在這個由三隻小豬和大野狼出演的馬戲團表演中,小豬們讓野狼站在凳子上,還幫他打上大大的蝴蝶結,甚至把它當馬騎,小豬們自信地大聲宣布:「不管我們怎麼做,這隻野狼都不咬人!」但是野狼真的不會咬人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Emily Gravett 如何在《三隻小豬》中加入自己獨特的風格,翻轉經典,帶給讀者們耳目一新的閱讀體驗!

閱讀全文 大野狼真的不咬人嗎? ——Emily Gravett 對經典童話《三隻小豬》的詮釋

跟著《Matilda’s Cat》的貓腳印,一步步走進 Emily Gravett 的圖文劇場

來賓撰文/Nicky 繪本小白的筆記作業

初試啼聲一鳴驚人:作家的生平與創作風格

1972年出生的 Emily Gravett,是一位英國兒童圖畫書作家和插畫家。她的故事經歷和她的繪本風格一樣獨特與精采!Gravett 出生於英國南部的小鄉鎮,爸爸媽媽都是從事藝術相關的工作者,父親是版畫師、母親是藝術老師,父母職業與藝術天賦為她種下創意的種子。早熟且獨立的她16歲時離家,當時她僅有中等教育的藝術資歷,之後 8 年多的時間,她一邊旅行,一邊體驗人生,期間她遇見她的伴侶,並與其生下一個女兒,也因為孩子的緣故,她在29歲返回家鄉,並回到學校完成她的插畫學士學位。雖然她在正規的求學經歷上起步較晚,但她洋溢的藝術才華在這段學生時期就展現出來;2004 年她的畢業作品《Wolves》在校園發表時,就獲得出版社的注意,隔年出版,並獲得了當年英國年度的凱特・格林威大獎,三年後 2008 年《Little Mouse’s Big Book of Fears》亦再獲得了年度凱特・格林納年度獎項,亦入選英國年度最佳插畫兒童讀物獎。(參考訪談

過目難忘的設計巧思,成為她的標記

閱讀全文 跟著《Matilda’s Cat》的貓腳印,一步步走進 Emily Gravett 的圖文劇場

一段找朋友、找自己的旅程:讀 Emily Gravett 的《哥倆好》

來賓撰文/吳宜之

不知道大家是否曾經生活在舒適的環境,周遭圍繞著友善的人,和和樂樂衣食無憂,卻還是感到無聊,整天提不起勁,無所事事,總覺得好像該做些什麼,卻也只是徒想而沒有實際付諸行動呢?

一翻開 《哥倆好》 繪本,印入眼簾的就是一隻掛在樹上無精打采的小松鼠 Cyril,拿著蒲公英晃來晃去,兩眼無神,嘴角下垂,一副窮極無聊的樣子。而在他的對側,沿著蒲公英飛揚的種子看過去,則是眼睛骨溜溜直盯著他瞧,嘴角上揚鬍鬚直立,一臉饒富興味觀察他的灰老鼠 Pat。Emily Gravett 一開頭就用強烈的對比帶出二位主角。不僅如此,大跨頁裡有著成雙成對盪著鞦韆的孩子們,追逐嬉戲的狗狗,散步的長者,繽紛多彩生意盎然的公園,和位於最外層那些井然有序卻灰暗沈重的高聳建築,動靜之間,成單成雙,故事便在層層堆疊裡拉開了序幕。

閱讀全文 一段找朋友、找自己的旅程:讀 Emily Gravett 的《哥倆好》

Emily Gravett《大野狼》中的後設手法

來賓撰文/文亭硯

一、前言

後設小說其目的是為引導讀者思考小說與現實之間的關聯,進而有意識、有組織地探討小說本身的虛構性,根據《後設小說的理論建構與在臺發展》一書中討論「後設小說」的名實問題,以及林德姮的《圖畫故事書中的後設策略》論文中指出「後設學科有一個特殊的語法,用以寬鬆的描述其定義:如談論語言的語言,談論美學的美學,關於認知的認知,以戲劇來談戲劇,在小說中談小說。」簡言之,「後設小說」是站在「後設」(Meta) 的視角,透過跳躍的情節及事實與虛構交織的方式,強調小說只是作者運用文字的形成的作品,進而質疑真實與虛構之間的關係。作者將自己構思小說內容的過程加進文本中,使讀者瞭解文本內容只是作者虛構的產物,另一方面,作者極力邀請讀者參與小說的內容,並一再提醒,其實讀者也能改變情節發展,換言之是一種書中書的表現手法。

繪本這樣的圖文書在後設呈現上絕對更具可觀性,因為除了文字說明外,有更多可以交由圖像來表現。宋珮在 Emily Gravett 的繪本《大野狼》的導讀專文中亦指出作者藉著文字、圖像和書本,一再地和讀者一起探索現實與虛構之間微妙的關係。因此,《大野狼》就可以算是一本「關於圖畫書的圖畫書」了。本篇文章以《大野狼》中譯本為例,將從圖像元素設計及圖文關係中的角色觀點來論述《大野狼》一書的後設手法。

閱讀全文 Emily Gravett《大野狼》中的後設手法

網路讀書會:圖畫書裡的親子共讀

「一起讀。一起玩。」在臉書上辦了第一次的讀書討論會!

主題是「圖畫書裡的親子共讀」,我們讀了三本有趣繪本,描繪爸媽唸書給小孩聽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

1. 艾蜜莉.葛拉菲特的《再一遍!》,二月份小魯出版的新書,凱特.格林威大獎金牌得主。
(英文版Emily Gravett 《Again!》)

2. 大衛.艾哲拉.史坦的《愛打岔的小雞》,凱迪克銀牌得主,中文版三之三出版。
(英文版David Ezra Stein《Interrupting Chicken》)

3. 第三本書中、英文都已經絕版,但圖書館可能還找得到,是大師安野光雅的《狐說伊索寓言》,中文版分為I、II兩冊,台英出版。
(英文版Mitsumasa Anno《Anno’s Aesop: A Book of Fables by Aesop and Mr. Fox》)

以下是討論的回顧(recap):

閱讀全文 網路讀書會:圖畫書裡的親子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