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衛生紙、紙巾或保鮮膜中間的紙卷嗎?別丟掉,拿來
如果彈珠一直半路掉出來怎麼辦?和孩子一起想想要怎麼修
想想看,還可以怎麼玩會更好玩呢?剪開紙杯或將厚紙捲成
有點強迫症的幼兒(喜歡一直做重複的動作),就像我們家
作者: readplaytogether
《The Sleeping Beauty Theater》立體劇場
書雕藝術家Su Blackwell的做品《The Fairy-Tale Princess: Seven Classic Stories from the Enchanted Forest》美得令人屏息(上圖左下),用書雕的方式呈現
最近出版社又將書中的「睡美人」故事,做成了劇場版的《
今天我和動動(6歲)、彎彎(4歲)一起合作演出了這齣
在家玩鬆散材料遊戲
動動(六歲)的實物拼貼作品「小人的國家公園」。
有人稱這樣的遊戲為”Tinker tray”(修補匠托盤)或 “loose parts”(鬆散活動設計),也有人叫它 “Invitaion to play”(遊戲邀請)。準備一個分類盒或托盤,裡面放一些小零件,可以是回收物、自然素材或任何家裡有的小材料。給孩子一張紙、一個大相框、一面大鏡子或一個托盤作為創作的平面,邀請孩子用這些素材在平面上拼貼、雕塑或排列圖案。
閱讀全文 在家玩鬆散材料遊戲《小黃點大冒險!》導讀
我的翻譯新作上市了!小黃點第二本續集《小黃點大冒險!》。這本書超好玩的喔,動動、彎彎都很喜歡(小黃點還會跳出來到孩子的頭上)!
信誼對小黃點系列的翻譯超級用心,我跟信誼的總編和編輯來回討論這本書好幾次,對照了法文版和英文版的翻譯,他們還在信誼實驗幼兒園裡實際跟大、中、小班的孩子們試讀,而我年底回台灣時也特別跟他們見面討論這本書的翻譯。Herve Tullet的文字和他的圖像ㄧ樣極簡,因此更需要字字斟酌,連每句話在畫面擺放的位子都需考量。
最後的中文版讀起來很流暢,不過,作為傳遞故事媒介的大人,在朗讀給孩子聽之前最好還是能自己先讀過,了解一下它翻頁設計的邏輯,設想一下該如何用聲音、動作,把文字和圖像幻化成立體的故事傳遞給孩子!
適合與0-3歲寶寶共讀的繪本書單
推薦怡方的新書《寶寶聽故事:共讀好好玩,用繪本啟動孩子的閱讀力》
在竹教大任教的那幾年,在研究所開了「幼兒文學與媒體專題研究」的課,那時很享受在這門課裏跟幼研所的研究生們深度閱讀與討論繪本,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學生之一,就是怡方了。怡方總是有很多很棒的觀點,跟幼兒說故事的經驗豐富,而她研究論文的主題,也是嬰幼兒閱讀。
從她的研究和實際與幼兒的互動經驗出發,怡方和明芳老師的新作《寶寶聽故事:共讀好好玩,用繪本啟動孩子的閱讀力》有各種與0-3歲孩子共讀的實用資訊,從嬰幼兒閱讀發展、繪本調選、共讀技巧,到多篇實例說明和常見問題詢答,很適合家有嬰幼兒的父母,以及經常與幼兒互動的保姆、老師、故事志工們!
南瓜、南瓜、南瓜
彎彎的幼兒園在秋天的一個週末舉辦「秋慶」(Fall Festival)的活動,其中有個節目是裝飾南瓜比賽,參賽的家庭可以帶自己裝飾的南瓜去讓大家票選。於是秋慶前的整個禮拜,我們在家裡嘗試各種裝飾南瓜的方式:用孩子撿拾的自然素材拼貼、用顏料滴畫、用紙膠帶貼出條紋…… 發現原來裝飾南瓜這麼好玩,不必動刀,一樣可以把南瓜變成漂亮的裝飾品,或有趣的南瓜頭!
1. 滴色畫南瓜,動動彎彎合力完成!(媒材:兒童顏料、壓克力顏料、金蔥膠)
跟著線條走
插畫家Laura Ljungkvist善於使用線條,及線條構成的簡單形狀來作畫,她的《跟著線條走》(Fellow the Line) 系列,很適合用來跟孩子討論繪畫的基本元素–線條和形狀。
六歲的動動上社區活動中心的畫畫課,老師每次上課帶孩子們探索一個繪畫元素,如形狀、線條、動作、表情、背景、立體空間等……
其中一堂課,老師讓孩子們用長長的線條構成形狀來作畫(左上),連續的弧形線條像雲、齒狀的線條像山線、長方形的線條像樓房、捲曲的線條像草地……
動動帶回家的作品讓我想到Laura Ljungkvist的繪本,於是從圖書館借了幾本來延伸他繪畫課的經驗,我們一起跟著線條從封面走到封底,一邊數著、找著書中出現的東西,看看線條會幻化成什麼形狀?連她的《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都是用連續的線條來創作(右下)。
自製三用偶戲台
自製三用偶戲台:
1. 影戲台:紙盒挖出長方型的洞,貼上白報紙或烤培紙,背後
2. 手偶戲:拆掉白報紙,可以拿來演手偶或手指偶,圖左上這
手指偶也可以自己用不織布或衛生紙卷筒來做。
3. 懸偶或棒偶:注意到盒子的上方還割出一條細長的溝嗎?這
這天,我們演出的戲碼是「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我們還做了「Hey Diddle Diddle」這首鵝媽媽童謠的棒偶,簡單的童謠或重複性高的故事,孩子容易記得台詞,完整演出,很適合小小孩!
更多關於偶戲台的製作,以及我們玩過的戲劇遊戲,請參考《一起讀、一起玩:11個遊戲陪,孩子玩出繪本文學力》一書。
來玩形狀遊戲!——安東尼布朗的三本形狀遊戲書
英國繪本大師安東尼布朗2015年的作品《來玩形狀遊戲!》(原書名:Frida and Bear),是他和同為童書插畫家的妻子漢娜巴托蘭第一本合作的作品,有趣的是,布朗似乎很喜歡「形狀遊戲」這個主題,過去已經出過兩本相關的繪本了:《The Shape Game》(台灣書名《形狀遊戲》,台灣麥克出版),以及《Play the Shape Game》(台灣未翻譯)。
閱讀全文 來玩形狀遊戲!——安東尼布朗的三本形狀遊戲書好玩的「小黃點遊戲盒」
春天的樹與鳥——閱讀Jorey Hurley的《Nest》
念博士班時在美國賓州中部住了五年,最想念的就是那裡的四季分明,雖然冬天雪季漫長,但春天滿樹、遍地的花朵,以及秋天的楓紅,縱然短暫,但景色令人難忘。
在博士班的最後一年,我曾經試著要拍下校園附近一條小徑(據說通往校長官邸)的四季風情,最後因為趕著完成論文口試,錯過了樹木冒芽、開花的春季,只留下了秋、冬與夏的照片:
樂高Duplo + 木軌道
前幾天在臉書上,看到這個可以結合木頭火車軌道和樂高的底板(Wooden Railway Block Platform),覺得真是很棒的設計,但是一看價錢,實在是太貴了!一片要價16多鎂,相當於台幣500塊啊!
之前我們也有嘗試過將樂高與木軌道一起玩,例如在木軌道旁邊擺上用樂高蓋的車站或公園,但是這個底板可以讓樂高跟木軌道接合得更好,並且鼓勵孩子們想出更多結合樂高與木軌道的有趣玩法!畢竟這兩者幾乎是有孩子的家庭必備的玩具啊。
Beautiful Oops!美麗的錯誤!
這本是2010年的書了,暢銷一時(可惜沒有中文版),我跟動動、彎彎都很喜歡,
喜歡它翻開每個摺頁都充滿驚喜! 閱讀全文 Beautiful Oops!美麗的錯誤!
讀「綠」繪本,慶祝世界地球日
今年的世界地球日是4/22,早在之前的週末,我所居住的城市就辦了一個Earth Day的活動,透過各種攤位、活動,幫助市民思考可以怎麼幫助地球環境的永續。
接中班的動動放學的時候,動動一從教室出來就對我說:「老師說明天是Earth Day。」
我說:「哦?Earth Day是要做什麼呢?」
動動:「老師說我們可以幫忙撿垃圾。」
閱讀《神奇的毛線》與毛線遊戲
小天出版的新書《神奇的毛線》(Extra Yarn)是
在《神奇的毛線》這本書中,女孩撿到一個盒子,裡頭有些毛線,於是她為自己織了毛衣,也為她的小狗織毛衣,接著她為整個鎮上的人及動物都織了毛衣,神奇的是,那盒子裡的線總是用不完。於是她為房子、樹和車子都織了毛衣,也改變了整個小鎮的色彩和人際關係。世界各地的人前來參觀這個小鎮和這位神奇的女孩,於是有位貪心的公爵,也想得到這神奇的盒子,他用錢跟女孩購買被拒之後,便將毛線盒偷走…… (後面請自己看才有趣囉!)
網路讀書會:圖畫書裡的親子共讀
「一起讀。一起玩。」在臉書上辦了第一次的讀書討論會!
主題是「圖畫書裡的親子共讀」,我們讀了三本有趣繪本,描繪爸媽唸書給小孩聽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
1. 艾蜜莉.葛拉菲特的《再一遍!》,二月份小魯出版的新書,凱特.格林威大獎金牌得主。
(英文版Emily Gravett 《Again!》)
2. 大衛.艾哲拉.史坦的《愛打岔的小雞》,凱迪克銀牌得主,中文版三之三出版。
(英文版David Ezra Stein《Interrupting Chicken》)
3. 第三本書中、英文都已經絕版,但圖書館可能還找得到,是大師安野光雅的《狐說伊索寓言》,中文版分為I、II兩冊,台英出版。
(英文版Mitsumasa Anno《Anno’s Aesop: A Book of Fables by Aesop and Mr. Fox》)
以下是討論的回顧(recap):
The Midnight Library
搬到新家之後,固定每週二晚上都會去圖書館,有時是帶小孩去聽睡前故事,有時則是去工作,找個安靜的角落翻譯法文故事。
夜晚的圖書館跟白天很不一樣,大片的落地窗日間是光線的來源,晚上則成了展示人們閱讀姿態的櫥窗。只可惜圖書館九點鐘關門,不能盡情閱讀到半夜。
真希望有一間「Midnight Library」,就像這本上週在圖書館借來的新書,一間只在夜半開門的圖書館,天亮才打烊。書中綁著辮子的小圖書館員和貓頭鷹助手們,整晚努力幫助森林裡來的各種讀者,包括看到樂譜就忍不住要演奏的松鼠樂團、讀到悲傷處開始嚎啕大哭的大野狼,以及連看書也慢吞吞的烏龜,一一找到適合他們的閱讀方式。
Kazuno Kohara的膠版畫印在黃色與深藍的背景上,襯托出夜晚圖書館散發的溫暖光線,而粗黑的剪影線條則增添了童話故事般的魔力。
紙本圖畫書還是電子圖畫書好?——運用圖畫書Apps延伸紙本閱讀的方式
2010年10月,紐約時報曾在頭版刊出一篇關於圖畫書出版的文章,認為基於兩個原因「圖畫書已死」,一是數位出版的盛行,二是成人對於幼兒能提早閱讀文字書的期待。
2014年五月底來台訪問的童書史學家及評論家Leonard Marcus,在其「圖畫書為何重要」的演講當中,對上述這篇報導提出的觀點進行反駁,他認為就算是紙本書市場逐漸凋零,紙本圖畫書的出版還是能夠長長久久。原因為何呢?
一、紙本與電子圖畫書各有其優勢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紙本圖畫書比電子圖畫書更適合年紀小的幼兒,例如《Dear Zoo》(中譯本《親愛的動物園》,上誼出版)這本經典的幼兒書,原書設計成適合幼兒手掌大小的厚紙書,每頁都有可以翻開的摺頁,邀請孩子打開動物園送來的箱子的門,看看裡面的動物是什麼。這樣的書,可以促進幼兒的觸覺及小肌肉動作,而且紙本書可以根據故事內容或適合年齡,設計成不同的開本大小,例如:這本書也有做成較大開本的立體書、觸覺書等。
《我們要去捉狗熊》深度閱讀與遊戲
閱讀詩的技巧
詩的文字通常具有一些共通的特性,在與孩子共讀童詩時,可以帶領孩子注意以下這些詩的元素:
- 重複出現的模式
- 押韻、聲音
- 節奏
- 排列形狀
- 類型
- 意象/心象
- 敘事者
- 故事性
到底是哪一個?
《到底是哪一個?》是我自己很愛的一本繪本,雖然是給1-3歲孩子的書,但是作者不看輕幼兒的能力,鼓勵孩子去思考,發現事物的特質並不是固定的,而是經常變動的。
翻開第一頁讀到「哪一個是圓的?」時,以為又是一本認知概念書,教什麼是圓形、紅色、長的、高的……等概念,但翻到下一頁,才發現它打破常規,不再說蘋果就是圓的、紅的,蝸牛就是走得慢,而是邀請讀者去想想,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