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賓撰文/Yu Ting
你聽過經典童話《三隻小豬》的故事嗎?從前從前,有三隻小豬,他們分別為自己蓋了一棟稻草屋、小木屋和紅磚屋,有一天,野狼來了!野狼對著三棟房子各吹了一大口氣,小豬們的房子能夠安然無恙,保護他們不被野狼吃掉嗎?1緊湊的故事情節,極富有韻律的對話和故事背後的寓意,讓這個最早於 1843 年出版的口耳相傳作品直到現在還是受到非常多大人小孩的喜愛。
以迪士尼在 1933 年的影視作品《Three Little Pigs》為首,《三隻小豬》在世界各地被改編成各種不一樣的版本,有的三隻小豬是受到名家影響的建築師,也有小豬是一點都不怕壞蛋的武術專家,有些作品選擇換個角度,從大野狼的視角看事情,甚至有些作品的主角已經不是小豬和大野狼,啟用了新的角色。每一次的改編都為這個經典故事賦予了新的面貌,增添了不一樣的趣味。
《Wolf Won’t Bite!》內頁
在 2011 年,英國凱特格林威大獎得主 Emily Gravett 也決定以《三隻小豬》這個家喻戶曉的經典童話為基礎,創作出《Wolf Won’t Bite!》,在這個由三隻小豬和大野狼出演的馬戲團表演中,小豬們讓野狼站在凳子上,還幫他打上大大的蝴蝶結,甚至把它當馬騎,小豬們自信地大聲宣布:「不管我們怎麼做,這隻野狼都不咬人!」但是野狼真的不會咬人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Emily Gravett 如何在《三隻小豬》中加入自己獨特的風格,翻轉經典,帶給讀者們耳目一新的閱讀體驗!
Emily Gravett 筆下的童話變奏曲
《Wolf Won’t Bite!》以馬戲團為故事背景,但在用色和整體風格上卻非常的簡潔,大片白色的背景,加上以紅色、灰色為主,黃色為點綴的俐落配色,畫面乾淨舒服,讓故事更聚焦在四位各有特色的出場角色身上。
《Wolf Won’t Bite!》兩版封面比較
有趣的是,這本書的書封設計有兩種不一樣的版本,其中一版的封面上只有一隻小豬和直盯著他看的大野狼,熟知童話的讀者應該從這邊就已經開始為小豬感到緊張了吧?深怕一打開書就會目睹一樁慘案。相較於簡單直接的第一版,我更喜歡讓四位角色齊聚一堂的第二版設計,封面看似人生勝利組的三隻小豬,手上拉著細細的線,牽著封底神情無辜的大野狼,封面與封底的角色對比,和一般人對《三隻小豬》故事印象有所落差,我覺得這個設計更能激起讀者的興趣,也更符合這本書的搞怪氣質。
在 Emily Gravett 筆下的故事裡,三隻小豬這次不蓋房子,而在馬戲團中各司其職,而且 Emily 還特地為每一個角色都創作了不一樣的字體,賦予每一個角色不一樣的「聲音」,讓讀者在閱讀時更容易區分是誰在說話。三隻小豬分別穿著華麗的燕尾服、優雅的白色芭蕾舞澎澎裙、和體現好身材的體操服,擬人化的各種表情和小動作靈活靈現,彼此之間的互動充滿趣味。雖說小豬們和大野狼在食物鏈上是「吃」與「被吃」的關係,但是他們並沒有因為自身的弱小而退縮,反而直面恐懼,積極自信的主導著節奏,甚至執行了「加害者」的角色,互相比賽誰能對大野狼做出最可怕的事情。
《Wolf Won’t Bite!》內頁
反觀原作中的壞人代表——大野狼,原本應該是貪吃、貪婪的形象,是孩童恐懼、焦慮和慾望的化身2,但在這裡,卻反而成了「受害者」,從頭到尾這隻大野狼都逆來順受,無辜又無助的疑惑表情,削弱了體型上的優勢和尖牙利爪帶來的尖銳形象,反而有點像隻可愛的大狗。看著他一次又一次被小豬惡整,讓人不禁開始同情他,也不斷在心裡問自己:「大野狼真的不咬人嗎?」、「這樣還不咬下去嗎?」
當三隻小豬和大野狼之間的角色完全反過來時,讀者認知上的落差為這個版本的故事帶來了新的衝突,Emily 不僅是讓「加害者」與「受害者」的角色對調,還讓小豬穿著衣服擬人化對比於維持野獸的形象野狼,用這樣的差異來強調兩者之間的對立。這在改編童話(Fractured Fairy Tale)中是很常使用的手法,透過角色對調、加入新的角色元素,甚至有些會以傳統童話及其主題作為基礎,延伸出新的劇情。3當角色跳脫既定框架,可為故事賦予新的意義,展現更多元、也更符合現代文化的世界觀,同時,讀者們也能拋下標籤,以更客觀的角度思考,並與故事對話,重新審視故事中的「善」與「惡」。4
但這樣還沒有完喔!角色對立的緊張感隨著故事進行慢慢堆疊,越堆越高,在最後高潮的時候,Emily Gravett 居然又再一次翻轉故事,這次三隻小豬不怕死的站到大野狼的嘴巴裡。看看大野狼奸計得逞般的笑容,難不成終於要回到原作的軌跡,大野狼要將三隻小豬吃掉了嗎? Emily 直到最後一刻都還在利用讀者對角色的複雜感情營造出新的衝突,讓讀者們不得不跟著一起思考到最後。(偷偷劇透一下:本書的創作過程中,沒有傷害任何動物。)
三隻小豬和大野狼的遊戲場
初次閱讀時,我把焦點都放在三隻小豬和大野狼的對立上,一心覺得大野狼就是被三隻小豬霸凌的小可憐,但其實仔細觀察大野狼的表情,會發現他從頭到尾雖然看起來有點狀況外、有點不知所措,但他從來沒有露出不開心的表情。唯一一次大吼,好像也只是在嬉鬧,事後馬上又露出笑容,追著三隻小豬跑,大野狼的反應讓人覺得他們之間的互動可能不是我一開始所想的「霸凌」,反而更接近「玩鬧」,一般來說,在玩鬧時,雙方都會面帶笑容,而且是自發性主動參與,並會想要持續遊戲。
《Wolf Won’t Bite!》前、後蝴蝶頁
「玩鬧」和「霸凌」最大的差別在於強勢的那一方不會總是贏家,會收斂自己以達平衡,輸贏也會輪流5,這剛好呼應了 Emily Gravett 在書籍設計上的小巧思:前蝴蝶頁上,三隻小豬拿著網子、拉著籠子追著大野狼跑,而到了後蝴蝶頁,角色對調了過來,變成大野狼從後面追趕三隻小豬。同時,前、後蝴蝶頁的地平線其實是連得起來的,象徵故事不斷循環,也讓輸贏、強弱的立場不斷輪流。
「玩鬧」在孩童成長過程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在玩鬧的過程中,兒童可以在相對安全的環境裡探索人與人相處的界線,測試做到哪個程度會「太超過」,並隨之調整。同時,這也是讓孩子學會觀察他人情緒、培養輪流的耐心等社交技能的好機會。6從這個角度觀察,會發現這正像是三隻小豬在這個故事裡的所作所為,他們一次又一次的行為或許並非帶有惡意的傷害,而是試圖找到如何和這個與自己外觀不一樣的大野狼相處的方法。
從童話思考世界
從很久很久以前人們圍在爐火邊說的故事,到現在在各種媒介、平台上的改編作品,童話故事陪伴過許許多多的大人和小孩,但每一個人對故事的詮釋不盡相同,就算是同一個人,每一次的閱讀或許也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童話就是如此獨特的藝術。同時,童話的魅力在於為讀者們提供一個充滿幻想與想像的世界,一個遠離日常的安全空間,讓人們能夠理解自身複雜的感情,抒發並克服生活中的焦慮不安,透過童話人們得以成長,看到更廣闊的世界。7
Emily Gravett 筆下的《Wolf Won’t Bite!》不僅僅有著童話迷人的氣質和魅力,這個看似簡單的改編作品,其實一點也不簡單,細細的品味,會發現故事中「善」與「惡」的對立並不是像原版那樣純粹的黑與白,「加害者」與「受害者」也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單純,整部作品更像是充滿衝突的灰色地帶,等著讀者們跟著四位主角一起去探索!
引用書目:
- Tatar, M. (2002). The annotated classic fairy tales. W. W. Norton & Company . ↩︎
- 林虹汶 (2006) 古典童話的重生-以英國民間故事《三隻小猪》的改寫本為例. 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 11, 1-36. ↩︎
- Kuon, T., & Weimar, H. (2009). Wake up sleeping beauty: Strong heroines for today’s world. Advancing Women in Leadership, 29, 1-8. https://www.proquest.com/scholarly-journals/wake-up-sleeping-beauty-strong-heroines-todays/docview/218190704/se-2 ↩︎
- Fulcher, K. (2015, July 8). Fractured fairytales – a great way to shake up stale thoughts and ideas. Where The Books Are. https://www.wherethebooksare.com/blog-1/conversation-starters-fracturing-fairytales ↩︎
- Bokony, P., & Patrick, T. (2009). Rough-and-tumble play. What the experts say. https://websites.ucy.ac.cy/nursery/documents/Agrio_Pexnidi_sta_Nipia.pdf ↩︎
- Carlson, Frances M. Rough play: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behaviors. Young Children, vol. 66, no. 4, July 2011, 18–25. ↩︎
- Bettelheim, B. (1989). The uses of enchantment. Vintage Books. ↩︎
作者介紹: 現任兒童圖書館員,上班時在圖書館書架上和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相遇,開啟了我的繪本旅程。每多讀一本,就更喜歡這種以圖畫和文字共同交織而成的創作,也希望能透過文字和照片,把閱讀的感動記錄下來,和更多人分享繪本的美好。IG: @storytogob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