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來玩形狀遊戲!——安東尼布朗的三本形狀遊戲書

19918268998_1cc1991472_o

英國繪本大師安東尼布朗2015年的作品《來玩形狀遊戲》(原書名:Frida and Bear),是他和同為童書插畫家的妻子漢娜巴托蘭第一本合作的作品,有趣的是,布朗似乎很喜歡「形狀遊戲」這個主題,過去已經出過兩本相關的繪本了:《The Shape Game》(台灣書名《形狀遊戲》,台灣麥克出版),以及《Play the Shape Game》(台灣未翻譯)。

同樣的主題的繪本一再出現,是否會太過重複呢?不過,2015 年的《來玩形狀遊戲!》這本書,其實跟 2003 年的《The Shape Game》不太一樣,《來玩形狀遊戲!》更適合幼兒,整本書就是在教孩子如何玩形狀遊戲。而《The Shape Game》提到形狀遊戲的部分則很少,只在書末提及在回家的火車上,媽媽教主角和哥哥玩形狀遊戲,整本書主要的目的是在介紹英國倫敦的泰特美術館(Tate Britain) ,以及欣賞藝術畫作的樂趣。

那麼到底什麼是形狀遊戲呢?這個簡單又有創意的繪畫遊戲,需要至少兩位參與者,第一個人先選一支彩色筆或蠟筆,隨意畫出一個形狀,第二個人再用另一個顏色,把這個形狀變成一個有意義的圖像。

在這本書中,大象菲菲和大熊兩位角色輪流畫出一個形狀,讓對方來完成。除了用筆之外,他們還用碎紙片、樹枝、貝殼等實際的物品,作為發想的形狀,擴大遊戲的可能性。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和動動、彎彎也玩起形狀遊戲,下圖藍色部分是彎彎畫的形狀,紅色則是動動完成的兔子和蝸牛。

我隨便畫了幾個形狀,動動用咖啡色筆把紅色的形狀變成一個人,還把藍色的形狀加上了兩隻手跟一條牙膏,變成了不小心太用力擠出來的牙膏!是不是很有創意呢?

接者,動動也畫了三個形狀(下圖藍色),換我來完成(紅色部分是我畫的):

我也學《來玩形狀遊戲!》一書的作法,用多元媒材來玩。我貼了一些做勞作剩下的碎紙片在圖畫紙上,讓動動來完成,他把它們變成了太陽花、愛心和笑臉:

這個遊戲隨時隨地都可以玩喔,只要媽媽包裡有紙跟筆,搭捷運時、在餐廳等吃飯……都可以拿出來玩!在《來玩形狀遊戲!》書中,菲菲和大熊也是在各種紙上作畫,包括條紋筆記紙和牛皮紙信封等,都可以在上面玩起形狀遊戲。

另外,The Artful Parent的網站上,介紹過下面連結中這個繪畫活動,也可以用來作為這本書的延伸活動:剪下雜誌上的圖案,貼在圖畫紙上,讓孩子用這些圖案作為發想的起點,完成一幅圖!

http://artfulparent.com/2015/01/drawing-prompts-for-kids-with-magazine-pictures.html

Book Trust 網站上還有電子版的形狀遊戲,會隨機出現一個形狀,讓孩子用下方的畫筆和顏色工具,完成一幅畫。

shapegame2

來玩形狀遊戲!》裡的兩個角色,大象菲菲(Frida)是由本書的共同作者漢娜巴托蘭創作,而另一角色大熊(Bear),則是安東尼布朗畫的,這個「共同完成」的概念,也很符合形狀遊戲的精神,基本上整本書就是兩位創作者的形狀遊戲。據說安東尼和太太漢娜兩人剛認識時,一人住在丹麥一人在英國,就經常透過信件玩形狀遊戲呢!

大象是漢娜巴托蘭的繪本中經常出現的角色,她有一系列的作品便是以一隻叫 Carl 的小象為主角,她畫的大象讓人聯想到著名的法國繪本角色大象巴巴(Babar)。安東尼布朗的大熊則讓我聯想到他另一本繪本《小熊我和你》(原書名:Me and You),是童話故事三隻小熊的現代改編版。

看看這兩個封面上的小小熊是不是長得很像呢?連姿勢都一模一樣!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的出版社在封面上將《來玩形狀遊戲!》的作者寫成:文/漢娜巴托蘭、圖/安東尼布朗,但其實兩人都是插畫家,都參與圖像的創作,而且在博客來網頁上的作者介紹中,還說漢娜巴托蘭是瑞典創作者,但她明明是丹麥人啊(雖然小時候在瑞典住過)!


雖然布朗 2003 年的《The Shape Game》在台灣似乎絕版了,但它一直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當時布朗在泰特美術館(Tate Britain)擔任駐館藝術家,在任期結束後,出版了這本關於一對兄弟和爸媽(就是繪本《動物園》裡的那家人)去參觀美術館的繪本。當我還在念博士班時,曾去倫敦參加兒童文學的研討會,當時特別跟同學們跑去參觀泰特美術館,在館中到處尋找有出現在這本書中的名畫,對我們來說,就像是另一個好玩的形狀遊戲!

Follow and like us on facebook.com/readplaytogether/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