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出版的新書《神奇的毛線》(Extra Yarn)是
在《神奇的毛線》這本書中,女孩撿到一個盒子,裡頭有些毛線,於是她為自己織了毛衣,也為她的小狗織毛衣,接著她為整個鎮上的人及動物都織了毛衣,神奇的是,那盒子裡的線總是用不完。於是她為房子、樹和車子都織了毛衣,也改變了整個小鎮的色彩和人際關係。世界各地的人前來參觀這個小鎮和這位神奇的女孩,於是有位貪心的公爵,也想得到這神奇的盒子,他用錢跟女孩購買被拒之後,便將毛線盒偷走…… (後面請自己看才有趣囉!)
小天出版的新書《神奇的毛線》(Extra Yarn)是
在《神奇的毛線》這本書中,女孩撿到一個盒子,裡頭有些毛線,於是她為自己織了毛衣,也為她的小狗織毛衣,接著她為整個鎮上的人及動物都織了毛衣,神奇的是,那盒子裡的線總是用不完。於是她為房子、樹和車子都織了毛衣,也改變了整個小鎮的色彩和人際關係。世界各地的人前來參觀這個小鎮和這位神奇的女孩,於是有位貪心的公爵,也想得到這神奇的盒子,他用錢跟女孩購買被拒之後,便將毛線盒偷走…… (後面請自己看才有趣囉!)
2010年10月,紐約時報曾在頭版刊出一篇關於圖畫書出版的文章,認為基於兩個原因「圖畫書已死」,一是數位出版的盛行,二是成人對於幼兒能提早閱讀文字書的期待。
2014年五月底來台訪問的童書史學家及評論家Leonard Marcus,在其「圖畫書為何重要」的演講當中,對上述這篇報導提出的觀點進行反駁,他認為就算是紙本書市場逐漸凋零,紙本圖畫書的出版還是能夠長長久久。原因為何呢?
一、紙本與電子圖畫書各有其優勢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紙本圖畫書比電子圖畫書更適合年紀小的幼兒,例如《Dear Zoo》(中譯本《親愛的動物園》,上誼出版)這本經典的幼兒書,原書設計成適合幼兒手掌大小的厚紙書,每頁都有可以翻開的摺頁,邀請孩子打開動物園送來的箱子的門,看看裡面的動物是什麼。這樣的書,可以促進幼兒的觸覺及小肌肉動作,而且紙本書可以根據故事內容或適合年齡,設計成不同的開本大小,例如:這本書也有做成較大開本的立體書、觸覺書等。
閱讀詩的技巧
詩的文字通常具有一些共通的特性,在與孩子共讀童詩時,可以帶領孩子注意以下這些詩的元素:
《到底是哪一個?》是我自己很愛的一本繪本,雖然是給1-3歲孩子的書,但是作者不看輕幼兒的能力,鼓勵孩子去思考,發現事物的特質並不是固定的,而是經常變動的。
翻開第一頁讀到「哪一個是圓的?」時,以為又是一本認知概念書,教什麼是圓形、紅色、長的、高的……等概念,但翻到下一頁,才發現它打破常規,不再說蘋果就是圓的、紅的,蝸牛就是走得慢,而是邀請讀者去想想,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性。
「如果你找到一個濕濕軟軟的舊氣球……不論你做什麼,就是別把它丟掉。特別是藍色的,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它接下來會做什麼。」
米克英克潘(Mick Inkpen)的《我的藍氣球》(The Blue Balloon),是一本讓人看完也很想擁有一顆藍色氣球的神奇繪本,台英社曾經出版過中譯本,現在已經絕版了,但圖書館應該還找的到,我們家裡剛好有一本英文版。動動、彎彎很喜歡的《小豬威比》BBC動畫,也是根據這位英國插畫家的作品改編的。還有小狗Kipper系列,也是他的暢銷作品。
《恐怖紅蘿蔔》(Creepy Carrots!)是去年的凱迪克銀牌獎得主,上個月剛翻譯成中文,主角雖然不是南瓜而是紅蘿蔔,但整個很應景,正適合十月萬聖節的時節共讀。
昨晚動動彎彎入睡之後,我用牛奶紙盒和吸管,做了這個在
一早動動在廚房發現這個新東西,哈哈大笑一聲,便砰、砰
Herve Tullet的新書《彩色點點》,可以說是《小黃點》的續集呢!
《小黃點》只用了紅、黃、藍三原色的點點,就讓人很想把
這裡介紹幾個讀完這本書之後,可以跟孩子進行的藝術遊戲:
每年的某一天,大象們慶祝艾瑪節,所有的大象都要打扮成花花綠綠的樣子,只有艾瑪要塗成大象的顏色。
猜猜看這隻是真的艾瑪,還是其他大象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