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彈珠軌道與彈珠台

marble run

家裡有衛生紙、紙巾或保鮮膜中間的紙卷嗎?別丟掉,拿來做彈珠遊戲軌道,只需要膠帶和剪刀,孩子也可以參與製作
如果彈珠一直半路掉出來怎麼辦?和孩子一起想想要怎麼修理,彈珠才不會從縫隙滾出去,這是個嘗試錯誤和動動腦的過程。
想想看,還可以怎麼玩會更好玩呢?剪開紙杯或將厚紙捲成漏斗狀,讓更多顆彈珠可以同時溜下去;放個鐵罐在最下面,讓落下來的彈珠發出咚咚咚的聲音…… 還有什麼好點子呢?
有點強迫症的幼兒(喜歡一直做重複的動作),就像我們家這隻,可以玩上大半天呢!

閱讀全文 自製彈珠軌道與彈珠台

《The Sleeping Beauty Theater》立體劇場

fairytale

書雕藝術家Su Blackwell的做品《The Fairy-Tale Princess: Seven Classic Stories from the Enchanted Forest》美得令人屏息(上圖左下),用書雕的方式呈現七個著名的童話故事裡的場景、角色、物品等,然而這本書是攝影集,只能看到這些立體作品的平面照片。
最近出版社又將書中的「睡美人」故事,做成了劇場版的《The Sleeping Beauty Theater》(上圖右下),有可以製造出景深的場景、可以移動的角色和道具,還有每一幕的腳本。
今天我和動動(6歲)、彎彎(4歲)一起合作演出了這齣睡美人的故事,我當說書人,動動、彎彎更換場景和操控角色。演完之後我們對假想的觀眾鞠躬謝幕,並且找了不同版本的睡美人故事來閱讀,包括一本「睡王子」的繪本《Sleeping Bobby》,來平衡童話故事中的性別呈現。

閱讀全文 《The Sleeping Beauty Theater》立體劇場

《小黃點大冒險!》導讀

on joue?

我的翻譯新作上市了!小黃點第二本續集《小黃點大冒險!》。這本書超好玩的喔,動動、彎彎都很喜歡(小黃點還會跳出來到孩子的頭上)!

信誼對小黃點系列的翻譯超級用心,我跟信誼的總編和編輯來回討論這本書好幾次,對照了法文版和英文版的翻譯,他們還在信誼實驗幼兒園裡實際跟大、中、小班的孩子們試讀,而我年底回台灣時也特別跟他們見面討論這本書的翻譯。Herve Tullet的文字和他的圖像ㄧ樣極簡,因此更需要字字斟酌,連每句話在畫面擺放的位子都需考量。on joue2

最後的中文版讀起來很流暢,不過,作為傳遞故事媒介的大人,在朗讀給孩子聽之前最好還是能自己先讀過,了解一下它翻頁設計的邏輯,設想一下該如何用聲音、動作,把文字和圖像幻化成立體的故事傳遞給孩子!

跟著線條走

follow the line

插畫家Laura Ljungkvist善於使用線條,及線條構成的簡單形狀來作畫,她的《跟著線條走》(Fellow the Line) 系列,很適合用來跟孩子討論繪畫的基本元素–線條和形狀。

六歲的動動上社區活動中心的畫畫課,老師每次上課帶孩子們探索一個繪畫元素,如形狀、線條、動作、表情、背景、立體空間等……
其中一堂課,老師讓孩子們用長長的線條構成形狀來作畫(左上),連續的弧形線條像雲、齒狀的線條像山線、長方形的線條像樓房、捲曲的線條像草地……

動動帶回家的作品讓我想到Laura Ljungkvist的繪本,於是從圖書館借了幾本來延伸他繪畫課的經驗,我們一起跟著線條從封面走到封底,一邊數著、找著書中出現的東西,看看線條會幻化成什麼形狀?連她的《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都是用連續的線條來創作(右下)。

閱讀全文 跟著線條走

自製三用偶戲台

自製三用偶戲台:
1. 影戲台:紙盒挖出長方型的洞,貼上白報紙或烤培紙,背後用手電筒打光,就可以來演影戲。如果想製作精美些,還可在舞台前面貼上紅色不織布。

2. 手偶戲:拆掉白報紙,可以拿來演手偶或手指偶,圖左上這些是IKEA買的手指偶,我在Amazon 找到這個線軸架,剛好很適合拿來陳列指偶:https://amzn.to/2lHtJiC
手指偶也可以自己用不織布或衛生紙卷筒來做。

3. 懸偶或棒偶:注意到盒子的上方還割出一條細長的溝嗎?這裏可以用細繩懸吊紙偶,或用咖啡攪拌棒、竹筷做棒偶,從這裏伸進來表演。(請記得這種棒偶的棒子,是要黏在紙偶的頭上喔!)

這天,我們演出的戲碼是「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我們還做了「Hey Diddle Diddle」這首鵝媽媽童謠的棒偶,簡單的童謠或重複性高的故事,孩子容易記得台詞,完整演出,很適合小小孩!

 

更多關於偶戲台的製作,以及我們玩過的戲劇遊戲,請參考《一起讀、一起玩:11個遊戲陪,孩子玩出繪本文學力》一書。

來玩形狀遊戲!——安東尼布朗的三本形狀遊戲書

19918268998_1cc1991472_o

英國繪本大師安東尼布朗2015年的作品《來玩形狀遊戲》(原書名:Frida and Bear),是他和同為童書插畫家的妻子漢娜巴托蘭第一本合作的作品,有趣的是,布朗似乎很喜歡「形狀遊戲」這個主題,過去已經出過兩本相關的繪本了:《The Shape Game》(台灣書名《形狀遊戲》,台灣麥克出版),以及《Play the Shape Game》(台灣未翻譯)。

閱讀全文 來玩形狀遊戲!——安東尼布朗的三本形狀遊戲書

Beautiful Oops!美麗的錯誤!

這本是2010年的書了,暢銷一時(可惜沒有中文版),我跟動動、彎彎都很喜歡,

喜歡它翻開每個摺頁都充滿驚喜! 閱讀全文 Beautiful Oops!美麗的錯誤!

讀「綠」繪本,慶祝世界地球日

今年的世界地球日是4/22,早在之前的週末,我所居住的城市就辦了一個Earth Day的活動,透過各種攤位、活動,幫助市民思考可以怎麼幫助地球環境的永續。

接中班的動動放學的時候,動動一從教室出來就對我說:「老師說明天是Earth Day。」

我說:「哦?Earth Day是要做什麼呢?」
動動:「老師說我們可以幫忙撿垃圾。」

閱讀全文 讀「綠」繪本,慶祝世界地球日

閱讀《神奇的毛線》與毛線遊戲

小天出版的新書《神奇的毛線》(Extra Yarn)是Mac Barnett(作者)和 Jon Klassen(插畫家)第一本合作的繪本,得到2013年美國凱迪克銀牌獎,2015年兩人第二次合作的作品《一直一直往下挖》(Sam & Dave Dig a Hole)又再次得到凱迪克銀牌獎。 Jon Klassen是這幾年繪本大獎的常勝軍,《神奇的毛線》得到銀牌獎的同一年,他自寫自畫的《這不是我的帽子》(This Is Not My Hat),也同時得到了凱迪克金牌獎,他也是史上第一位,一本書同時得到美國凱迪克金牌及英國凱特格林威獎的插畫家!

在《神奇的毛線》這本書中,女孩撿到一個盒子,裡頭有些毛線,於是她為自己織了毛衣,也為她的小狗織毛衣,接著她為整個鎮上的人及動物都織了毛衣,神奇的是,那盒子裡的線總是用不完。於是她為房子、樹和車子都織了毛衣,也改變了整個小鎮的色彩和人際關係。世界各地的人前來參觀這個小鎮和這位神奇的女孩,於是有位貪心的公爵,也想得到這神奇的盒子,他用錢跟女孩購買被拒之後,便將毛線盒偷走…… (後面請自己看才有趣囉!)

閱讀全文 閱讀《神奇的毛線》與毛線遊戲

《我們要去捉狗熊》深度閱讀與遊戲

閱讀詩的技巧

詩的文字通常具有一些共通的特性,在與孩子共讀童詩時,可以帶領孩子注意以下這些詩的元素

  • 重複出現的模式
  • 押韻、聲音
  • 節奏
  • 排列形狀
  • 類型
  • 意象/心象
  • 敘事者
  • 故事性

閱讀全文 《我們要去捉狗熊》深度閱讀與遊戲

到底是哪一個?

到底是哪一個?》是我自己很愛的一本繪本,雖然是給1-3歲孩子的書,但是作者不看輕幼兒的能力,鼓勵孩子去思考,發現事物的特質並不是固定的,而是經常變動的。

翻開第一頁讀到「哪一個是圓的?」時,以為又是一本認知概念書,教什麼是圓形、紅色、長的、高的……等概念,但翻到下一頁,才發現它打破常規,不再說蘋果就是圓的、紅的,蝸牛就是走得慢,而是邀請讀者去想想,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性。

閱讀全文 到底是哪一個?

《藍氣球》怎麼玩?

「如果你找到一個濕濕軟軟的舊氣球……不論你做什麼,就是別把它丟掉。特別是藍色的,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它接下來會做什麼。」

米克英克潘(Mick Inkpen)的《我的藍氣球》(The Blue Balloon),是一本讓人看完也很想擁有一顆藍色氣球的神奇繪本,台英社曾經出版過中譯本,現在已經絕版了,但圖書館應該還找的到,我們家裡剛好有一本英文版。動動、彎彎很喜歡的《小豬威比》BBC動畫,也是根據這位英國插畫家的作品改編的。還有小狗Kipper系列,也是他的暢銷作品。

閱讀全文 《藍氣球》怎麼玩?

《蠟筆大罷工》導讀

之前幫遠流出版的《蠟筆大罷工》寫的導讀:

如果蠟筆會寫信,它會說……
一本鼓勵創意與想像、繪畫與寫作的傑作 文/周婉湘(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教系助理教授)

閱讀全文 《蠟筆大罷工》導讀

恐怖紅蘿蔔

恐怖紅蘿蔔》(Creepy Carrots!)是去年的凱迪克銀牌獎得主,上個月剛翻譯成中文,主角雖然不是南瓜而是紅蘿蔔,但整個很應景,正適合十月萬聖節的時節共讀。

閱讀全文 恐怖紅蘿蔔

踢踢踢踢天寶牛奶盒水井

昨晚動動彎彎入睡之後,我用牛奶紙盒和吸管,做了這個在網路上看到的「水井」。

一早動動在廚房發現這個新東西,哈哈大笑一聲,便砰、砰、砰地跑去叫彎彎來看這個新玩具。聽到他們發出的聲音,賴床的爸媽才爬起來,發現倆人在廚房裡玩得不亦樂乎。

閱讀全文 踢踢踢踢天寶牛奶盒水井

按一下這個小黃點

「按一下這個小黃點,然後翻到下一頁。」

日前在網路上看到國外的幼教老師分享《小黃點》一書的讀後創作活動,
也想來跟動動、彎彎玩玩看——

閱讀全文 按一下這個小黃點

《彩色點點》動動小手玩顏色

Herve Tullet的新書《彩色點點》,可以說是《小黃點》的續集呢!

《小黃點》只用了紅、黃、藍三原色的點點,就讓人很想把這些顏色混在一起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果然在《彩色點點》這本書中,玩的就是混色的遊戲(原法文書名就是「顏色」),書中探索了藍+綠、紅+藍、紅+黃會變成什麼顏色,也探索了色彩加入白色會變淡,加入黑色會變深的效果。看完這本書,會令人很想動手玩顏料,畢竟用手指在書上假裝塗塗抹抹,缺少了直接碰觸顏料時的五感刺激,我想作者也知道這一點,因此他在書的最後,蓋上的他的大手印。看他玩得這麼盡興,小手們應該也很想馬上伸進真的顏料或手指膏裡吧!

這裡介紹幾個讀完這本書之後,可以跟孩子進行的藝術遊戲:

閱讀全文 《彩色點點》動動小手玩顏色

牛奶罐大象艾瑪

每年的某一天,大象們慶祝艾瑪節,所有的大象都要打扮成花花綠綠的樣子,只有艾瑪要塗成大象的顏色。

猜猜看這隻是真的艾瑪,還是其他大象假扮成大象艾瑪呢? 閱讀全文 牛奶罐大象艾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