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好玩的「小黃點遊戲盒」

18106823454_451c187f03_h

Hervé Tullet暢銷書《小黃點》,除了出了續集《彩色點點》之外,還出了遊戲盒(桌遊)以及App遊戲,動動、彎彎都很喜歡「小黃點遊戲盒」,除了照著盒中的遊戲說明來玩,他們也會發明自己的玩法!

這個影片是動動、彎彎在信誼基金會攝影棚與「小黃點遊戲盒」的第一次接觸:


既然是從圖畫書而來,當然會預期遊戲盒與書本身有些關聯,甚至可以作為書的延伸,但是每種媒介的特性都不同,適合的設計也不一樣,因此遊戲盒及App與書的關聯性,其實有限,除了都是用紅、黃、藍三原色的圓點之外。

不過,遊戲盒仍然與書有些關聯,特別是在尋找「重複出現的模式」(pattern)的這個概念上,例如下圖這幾張遊戲牌卡,都可以用棋子排成紅、黃、藍的序列,跟書中某些頁面可以聯結。

三歲半的彎彎發明了把點點放在書上玩的遊戲:

另外,也有幾張遊戲卡是與「混色」的概念有關(如下圖),這時就很適合拿出《彩色點點》這本書來參考!


五歲半的動動是尋找「重複出現的模式」(pattern)的高手,他在美國的幼兒園中班正在教這個概念。Pattern與未來的數學能力有關,也與科學的基本精神有關——能從混亂的整體中,找出一再出現的規則。這個遊戲很適合五、六歲孩子的認知能力,有時要從牌卡背景(顏色、形狀等)找到該放的棋子顏色的線索,有時則要去推測另一位玩家放棋子的邏輯為何。

三歲半的彎彎則還在「配對期」,喜歡找到跟牌卡上同樣顏色的棋子蓋上去,或者,光是把這些彩色棋子堆成一疊,或仙女散花拋向空中,他都很開心!


暑假時,阿公阿嬤來美國玩,動動搬出小黃點遊戲盒跟阿公玩說明書上的「進階玩法」:

1.任意抽出三張牌卡放在桌上,依年齡或猜拳方式決定順序。
2.請第一個玩家從袋中拿出一枚棋子,選擇其中一張牌卡出牌,第二個玩家必須依循第一個玩家的邏輯出牌,依此類推。
3.桌上的三張牌卡只要有空白處皆可出牌,但當玩家手上抽到棋子顏色無法出牌時,必須將棋子放回袋中,等待下一輪。
4.完成牌卡上最後一個空格的玩家,就可以贏得該牌卡,並於桌上補上一張新的題目卡。手中集滿六張牌卡的就是贏家。

阿公請動動思考,如何可以讓自己成為「完成牌卡最後一個空格的玩家」,例如:如果三張牌卡中,有一張只剩兩個空格時,自己是否要放倒數第二個空格,還是讓對手來放,這樣自己才有機會成為完成最後一個空格的人?果然一經提點,動動很快就學會不急著填滿單張牌卡,而是思考如何在三張牌卡中佈局,讓自己有最大的機會贏得牌卡!


小黃點的App則是完全不同的遊戲(台灣無法購買),裡面的15個小遊戲,都是用紅、黃、藍三色的點點組成,結合平板電腦或手機可以點擊、觸壓、搖晃等互動功能,以及運用音樂、動畫等媒體形式,包括畫圖、記憶遊戲、放煙火、音樂盒、下雨、好餓的毛毛蟲、踢球等遊戲。令人意外的是,《小黃點》這本書本身就很像iPad遊戲,但是這個App卻並不是接將圖畫書改編成電子書,它與書最大的相似之處只有它「真的」可以點五下就立即出現五個小黃點、按一下小黃點就會變小紅點。

當然遊戲盒比iPad更鼓勵家人間的互動,也給孩子更多自己發揮創意的空間。但是遊戲盒與App都可以作為書的延伸活動,玩完遊戲盒跟App,可以再次閱讀《小黃點》,跟孩子討論看看:同樣都是用紅、黃、藍三色的圓點來進行設計,三種不同形式的媒介有什麼相似、相異之處?他們最喜歡哪一種?

Follow and like us on facebook.com/readplaytogether/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