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蹦蹦跳跳,戲劇遊戲玩故事結構

這篇是紀錄我在矽谷的 Los Altos Library 舉辦的「如何讀繪本講座」第三場的內容,這次我們一起讀、一起玩的是日本繪本作家/插畫家松岡達英的三本幼幼小書《蹦!》、《哇!》和《誰的聲音呢?》。

首先我帶孩子們一起用自己的身體演出《蹦!》和《哇!》兩本書,這兩本書都有重複的結構,第一頁會先出現一隻動物,第二頁會出現動物跳起來。

我在每次翻頁之前,會讓孩子先想一想:如果自己是一隻青蛙會怎麼跳?是一隻貓又會怎麼跳?

哇!》這本書講的是「嚇一跳」的故事,活動的日期時值萬聖節後的週末,很應景,這本書也有「因果關係」在裡頭,翻頁之前,讓孩子猜一猜:會讓貓咪嚇一跳的會是什麼動物呢?會讓小狗嚇一跳的又會是什麼動物呢?有些頁面是有線索的,會在前一個頁面露出下一頁會出現的動物的一部分,松岡達英除了是畫動物的專家,也是玩「翻頁設計」的專家呢!

猜猜看貓咪會被什麼嚇到呢?旁邊這個綠色的東西是線索。

講完故事之後,我讓孩子們用我做的拉偶演出故事,讓孩子們輪流到小戲台上來演出動物跳起來的樣子。這樣一來,孩子就一次體驗了兩種「戲劇遊戲」,一是用自己的身體扮演,二是操偶來扮演。

這些偶是我自己畫的,用雷射切割機切瓦愣紙板製作,再塗顏色和穿線組合。《蹦!》這本書裡一共有10個角色,我把每個角色都做成拉偶,現在已經變成做拉偶的專家啦!這三本小書裡剛好有一些共同的角色,像是青蛙、貓咪、女孩、小狗等,所以也可以用來演出另外兩本書,甚至依循這樣重複出現的故事結構,創造自己的延伸故事,例如小女孩可能會被蝗蟲嚇到,蝗蟲可能會被母雞嚇到。這就是我所謂的玩「故事結構」。

在《一起讀、一起玩》這本書裡,我也提到這個概念,小時候我帶動動、彎彎玩的是影偶,我們演出的是五隻猴子在床上跳的兒謠,這本書的結構是5, 4, 3, 2, 1倒數,這一系列還有猴子在樹上跳,鱷魚在樹下的故事,也是一樣的故事結構。於是動動、彎彎創造了自己的版本,是五隻猴子在船上跳,但是有鯊魚在水裡。他們學會了這個故事重複出現的情節模式,便可以依據這個模式,延伸出自己的故事。

故事講完之後,我讓來參與圖書館活動的親子們,一起做一隻跳跳蛙拉偶。

材料:卡紙、色筆、剪刀、打洞機、兩腳釘、線繩

青蛙拉偶模板下載:

青蛙拉偶作法請看這個由七歲的彎彎示範的影片:

做好的青蛙拉偶,可以讓孩子們來舞台演演看!最後,跟大家分享這個動動、彎彎示範演出如何玩松岡達英三本小書的影片。

https://youtu.be/I7Ez_akaqe4

松岡達英的《蹦!》今年(2019)也出了英文版《Jump!》喔!

Follow and like us on facebook.com/readplaytogether/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