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經典再詮釋—非常「安東尼布朗風」的《糖果屋》

來賓撰文/彭玫瑜

Hansel and Gretel》(糖果屋) 是格林童話裡面極為人熟知的故事,改編過的版本、甚至戲劇,大大小小不計其數。在1963年,甚至有人主張「糖果屋」的故事是改編自真人實事的犯罪事件,雖然後來證明只是一場惡搞,但還是有讀者深信不疑(註一)。2020 年初才上映的電影「戰慄糖果屋」,也是改編自 Hansel and Gretel 這個經典童話。

既然這是一則家喻戶曉的童話,英國插畫家安東尼布朗為什麼要再出版一本這個已經存在多年的故事呢?換句話問:讀者為什麼要再買一本 Hansel and Gretel 的繪本呢?  在一篇英國衛報的訪談中布朗提到(註二),這是他第一次將自己繪本插畫裡的許多小細節賦予意義,而不再只是畫出故事的背景圖像。這些細節不只是在描繪故事情節的內容,也傳達了更多深層的涵義。

身為讀者的我,於是有如闖關尋寶般,由他筆下重新詮釋的經典童話,再次認識了這個故事,過癮且有趣,一層層揭開他佈下的蛛絲馬跡。

第一層:圖像細節傳達故事氛圍與角色心情

布朗曾說,小孩能夠接受各種不一樣的故事內容,是大人自己害怕繪本裡的黑暗。他也說,如果只告訴孩子世界一切都很美好,只會帶給他們災難。我想這解釋了他筆下的 Hansel and Gretel 的風格,他沒有美化這個故事的黑暗,從封面開始,讀者就可以感受到深沉的壓力與絕望感。

圖一、Hansel and Gretel 封面

閱讀全文 經典再詮釋—非常「安東尼布朗風」的《糖果屋》

隱藏版的故事——我讀安東尼布朗的《Into the Forest》(走進森林)

來賓撰文/鄭雁比

安東尼布朗的《Into the Forest》(中譯版《走進森林》,格林出版)是一本給人多重樂趣與省思的作品。它是精緻的繪本、是跟讀者玩捉迷藏的童話故事,還更像是懸疑推理小說!布朗超現實主義的繪畫風格和圖文不符的文字呈現,讓圖畫與故事都有表裡兩面的雙重意涵,翻完最後一頁之後,讀者會沒來由地毛骨悚然,一頭霧水,卻又意猶未盡,只好乖乖地再翻回第一頁,重新一次又一次的拜讀,試圖找出合理的詮釋。

一、隱藏的童話:圖像和文字裡的躲貓貓

書的封面除了森林跟主角小男孩,畫面上還隱藏著青蛙、王冠、蘋果,跟白雪公主的水晶棺等元素,似乎暗示著這會是個與森林和童話有關的作品。

然而內頁的文字中,幾乎沒有直接提到任何的童話作品。書中出現的幾個童話人物的身分,必須由圖像背景裡的物品來推敲,例如:主角在森林裡遇到一位牽著乳牛的男孩,從背景的森林裡可以發現長高的魔豆、巨人的毛毛腳和狼牙棒等元素隱藏其中,這些都讓讀者推測出這位男孩是「傑克與魔豆」中的傑克。後面幾頁森林中的童話元素更是妙至紛呈:熊、糖果屋、白鳥、斧頭、玻璃鞋、紡車、高塔、白馬王子、野狼等,在在顯示這本書與童話的關聯。

閱讀全文 隱藏版的故事——我讀安東尼布朗的《Into the Forest》(走進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