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紙本圖畫書還是電子圖畫書好?——運用圖畫書Apps延伸紙本閱讀的方式

2010年10月,紐約時報曾在頭版刊出一篇關於圖畫書出版的文章,認為基於兩個原因「圖畫書已死」,一是數位出版的盛行,二是成人對於幼兒能提早閱讀文字書的期待。

2014年五月底來台訪問的童書史學家及評論家Leonard Marcus,在其「圖畫書為何重要」的演講當中,對上述這篇報導提出的觀點進行反駁,他認為就算是紙本書市場逐漸凋零,紙本圖畫書的出版還是能夠長長久久。原因為何呢?

一、紙本與電子圖畫書各有其優勢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紙本圖畫書比電子圖畫書更適合年紀小的幼兒,例如《Dear Zoo》(中譯本《親愛的動物園》,上誼出版)這本經典的幼兒書,原書設計成適合幼兒手掌大小的厚紙書,每頁都有可以翻開的摺頁,邀請孩子打開動物園送來的箱子的門,看看裡面的動物是什麼。這樣的書,可以促進幼兒的觸覺及小肌肉動作,而且紙本書可以根據故事內容或適合年齡,設計成不同的開本大小,例如:這本書也有做成較大開本的立體書、觸覺書等。

dear zoo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紙本與電子圖畫書是運用兩種不同的媒介(書本與平板)在說故事,而這兩種媒介各有其優勢,如何利用媒介的特性和其擅長之處來說好一個故事,是一本紙本或電子圖畫書成功與否的關鍵。目前市面上有許多電子圖畫書是將經典的紙本圖畫書改編成iPad 或 Android的 App,以《Dear Zoo》的iPad App為例,輕輕點一下每一隻動物,都可以聽到牠們的聲音,或動態的樣貌,可與動物互動(例如可以丟球讓小狗去撿),也可以聽到打開箱子門的配音等,這些動畫、聲音與互動的部分,則是紙本書做不到的部分,設計者也充分利用這些特性去展現書中對動物的形容詞,如fierce(兇猛)、grumpy(脾氣不好)、naughty(調皮)是什麼意思,這是原書中比較沒有呈現出來的部分。

(關於此App的介紹網頁:https://itunes.apple.com/us/app/dear-zoo/id484923402?mt=8

 

二、運用電子媒介的特質,帶讀者進一步探索原紙本故事的元素

既然許多的電子圖畫書都是從紙本作品改編而來,帶孩子閱讀紙本原著當然是必要的,就像是先看過原著小說,再看改編而成的電影。因此,與其要在紙本圖畫書與電子圖畫書之間做選擇,不如讓兩者相輔相成,在與孩子共讀紙本圖畫書之後,對於大一點的孩子,成人可運用這些經典圖畫書改編而成的App,來延伸幼兒讀者的閱讀經驗,透過親子共玩和孩子一起從不同角度來探索故事裡的世界。

這裡以《Goodnight Moon》(中譯本《月亮,晚安》,上誼出版)這本經典的睡前故事為例,說明這個得獎的App如何運用電子媒介獨有的特質,延伸原紙本書的設計。《月亮,晚安》的紙本圖畫書描繪小兔子睡覺之前,向綠色的大房間裡的各種東西一一道晚安,文字和插圖一起帶著讀者去觀察故事的場景,以及房間裡的物件,而這本書的App也延續了對場景和物件這兩個元素的關注,讓讀者運用放大鏡來探索房間裡的細節,並與房間裡的物件互動,當觸碰或滑動物件,可以聽到它們的聲音,或看到物件變化的效果(如娃娃屋會開燈、關燈)。當書中的文字提到房間裡的某個物件時(如「襪子」),輕點畫面上的襪子,便會出現襪子的英文單字,鼓勵讀者在插圖上尋找文字所提及的物品,並連結圖像與文字。

 

另外,在原書中,每一幅綠色大房間的插圖中,都會出現一隻小老鼠,在本書的App中也設計了尋找小老鼠的遊戲。此外,透過放大鏡,還可以找到隱藏版的物件,而觸碰到某些特殊的物件,則可以獲得該物件的貼紙,這些貼紙可以在故事結束之後,用來設計自己的後蝴蝶頁。因為是關於上床睡覺的故事,App還有選擇在朗讀時是否播放音樂的功能,是適合培養睡意的輕柔配樂。上述這些功能都延續著原書關注場景與物件的特色,進一步運用電子媒介具備聲音、動畫、互動及遊戲的特質,將之變成收集物件的遊戲,並鼓勵在孩子閱讀之後創作自己的故事頁面。

(關於此App的介紹網頁:https://itunes.apple.com/us/app/goodnight-moon/id546560960?mt=8

動動在讀完電子書後,用App的貼紙功能創作的「後蝴蝶頁」:

goodnightmoon

三、讓孩子參與多媒體的製作

並不是每一本圖畫書都有專門為它設計的App,最近英國一家公司推出的Me Books,則是將同樣的電子書模式,套用在眾多圖畫書上,其中,相當受歡迎的查理與蘿拉系列(Charlie & Lola,中文版上誼出版),也囊括在內。Me Books裡的電子書,其實就像是將原書掃描成電子檔,只是多了有聲書及配音的功能,輕點每頁插畫上的查理與蘿拉,可以聽到他們的對話。不過Me Books最棒之處,在於這些角色的旁白,或物件的聲音,是讀者可以自己參與配音的。透過內建的功能,讀者可以自己將插畫中的某一部分圈起來,然後錄製配音,之後只要手指點到圈起來的部分,便能聽到自己的配音。這樣的功能,鼓勵讀者思考書中的角色在某一頁可能會說些什麼話,或場景中的物件會發出什麼聲音,透過幫角色、物件配音,讓讀者去觀察插圖的內容、連結插畫與文字的關聯、探索角色與場景這兩個故事元素,並鼓勵延伸與創造。最重要的是,大、小讀者的聲音與詮釋,也成了電子書的一部分。

(關於此App的介紹網頁:https://itunes.apple.com/gb/app/me-books-ultimate-collection/id534499518?mt=8

在多媒體的時代,文字不再是唯一重要的溝通媒介,家長和老師如何運用各種媒介的優勢,來幫助孩子理解故事、探索故事的意義、認識故事裡的元素,進而創造自己的多媒體故事?帶孩子閱讀完圖文並茂的圖畫書之後,也可以透過共讀與共玩圖畫書改編的App,看看當同樣的故事轉換成另一種媒介表達之後,兩者有何不同?平板與書本有什麼相同或不同的特性?平板多了什麼原來書中沒有的東西,讓我們對故事的世界多了什麼認識?在玩完App之後,對原來的故事又有什麼不同的想法或發現?

 

Follow and like us on facebook.com/readplaytogether/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